第五百六十八章 武氏出家

能讓武氏生出憐憫之心,不以任何目的的出手相助,這樣的時候並不多,可以說鮮少。

自小受盡屈辱,忍氣吞聲,入宮後更是如同上了戰場般,每日都在算計與被算計之中度過,可以說,武氏的心腸已然堅如鐵石,冷若寒冰了,對誰都不會付出太多真心。

可是杏兒,卻是唯一的例外。

杏兒孤苦伶仃,無權無勢,武氏在最落魄最失意的時候認識她,二人共同患難,因為這一點,武氏做出了生平第一次損己利人的決定。

畢竟只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子,內心再怎樣堅硬冰冷,終歸仍有一絲溫情尚存,幫助杏兒與其說是善意,倒不如說是武氏拼命挽留自己心中即將逝去的純真。

旨意已下,武氏與杏兒當即收拾行裝,二女的東西不多,兩個布皮包袱便收拾完了,至於綠柳送來的吃用物事,武氏將它們都留了下來。

掖庭一眾管事皆來相送,一張張堆滿笑容的臉上全是虛情假意,並無半點真誠,武氏理也不理,甚至朝那些管事嘿嘿冷笑幾聲,無形中給送別場面增添了許多肅殺之氣。

眾管事僵著笑臉將武氏二人送出掖庭外,武氏頭也不回,杏兒一路低垂著頭,跟在武氏身後亦步亦趨如履薄冰。

走出眾管事的視線,武氏腳步放慢了一些,神情一片淡漠。

杏兒看著她,嘴唇囁嚅幾下,欲言又止。

武氏明明在她身前,卻仿佛看到了杏兒的表情,不由輕笑一聲,道:“杏兒,你是不是想說,我對那些管事太冷漠,太失禮了?”

杏兒搖頭,發覺武氏根本看不見,於是趕緊道:“武才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理由的,杏兒太笨,猜不出您的用意。”

武氏嘆了口氣,仰頭望著陰沉的天空,悠悠地道:“昔年秦末巨鹿之戰,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終得大勝,今日我亦如是,我今日對那些管事不假辭色,得罪了他們,將來我若再次淪入掖庭,必然死路一條,所以,杏兒,我今日已將自己將來的退路斷得幹幹凈凈了,這次我若前路仍不遂,人生不趁意,除了死,我無路可退!”

杏兒吃驚地看著她,眼中充滿了迷茫和不解,猶豫片刻,訥訥地道:“可是,可是……活著不好麽?好死不如賴活,活著比死好吧?”

武氏笑了,轉過身揉了揉她的臉蛋,道:“這就是我與你的不同之處,有時候活得太差,反倒不如死了的好,一個不見任何光亮的前程,活著忍著,苦著受著,一口氣走到老,走到死,有甚意思呢?”

胸膛不知不覺挺起,武氏的語氣無比堅決:“此生若不能為人之上,便了此殘生也罷!”

……

……

太極宮門外,一乘馬車靜靜地停在偌大空曠的廣場上。

武氏和杏兒拎著包袱行裝走出宮門,第一眼便看見那乘樸實無華卻無形中貴氣畢露的馬車。

一名穿著百衲道袍的中年道姑走上前,右手握左手拇指成拳,指端掐著子午線,行了一個很正式的道家揖,輕聲道:“來人可是掖庭出來的武氏?”

武氏急忙屈身還禮:“正是妾身。”

道姑點點頭,道:“東陽公主殿下在道觀內,吩咐貧道將你接去太平村……”

道姑說著,不自覺地朝武氏身旁一瞥,掃了一眼怯怯的杏兒,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之色,公主殿下的諭令裏分明只說接一個人,為何出來了兩個?

武氏何等伶俐,自然看出了道姑的疑惑,急忙將杏兒拉上前,陪著笑道:“這位是妾身的小姐妹,名叫杏兒,身在掖庭受盡苦楚折磨,妾身不忍棄她,還請道姑行個方便,允妾身將她一同帶入公主殿下的道觀中,讓她做個挑水打雜使喚的小丫頭,小雜役都可,請道姑恕妾身擅專之罪。”

道姑心中不悅,面無表情,卻也不能說什麽,道觀是東陽公主的道觀,做主的人是公主,今日公主破天荒叫她來接一個掖庭出來的女子,以公主的淡泊性子竟為這個落魄女子擺出這等規格的姿態,可見這武氏來頭不小,在公主殿下心中的分量頗重,將來在道觀內,或許連她們這些道姑都要看這武氏的臉色呢。

想到這裏,道姑終於擠出了一絲笑容,頷首笑道:“但憑武道友便是,貧道這裏還要說句不太中聽的話,武道友莫往心裏去,既然陛下已下了旨,著武道友出家為道,日後當須自稱‘貧道’,莫再說什麽‘妾身’了,貧道倒是無所謂,讓公主殿下聽到了,難免不妥。”

武氏一驚,頓知失言,沒辦法,人剛走出掖庭,還沒入戲,武氏本身是不信什麽神明的,她只信自己,所謂的出家對她來說,只不過是有了一個安全的避難之所,以圖來日再起,對道家的神仙們,她卻是不怎麽敬服的,所以投入出家人這個角色難免慢了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