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晉陽生變(上)

朝局隨著聖眷的變化而變化,這是一座耀眼的金字塔,下面的人總是眼巴巴地盯著頂層的臉色,以頂層的喜惡為喜惡,整個金字塔的風向也隨著頂層的轉變而轉變。

名垂青史的名相長孫無忌也不能免俗,他永遠不會隨便站隊,更不會輕率地做任何決定,他做任何決定之前首先要看的便是李世民的臉色,長孫家必須與天家保持高度的一致,才能真正做到家國利益休戚相關,才能保得長孫家這條大船在任何時候都不會被天家所猜忌而翻掉。

今日也是如此。

李承乾低姿態的登門拜訪,語氣和態度甚至已到了低三下四的程度,再加上毫無爭議的嫡長子身份,以及與長孫家的舅甥關系,如此親密的關系,從利益到血緣都無可挑剔的緊密聯系在一起,然而長孫無忌還是沒有輕易表態。

因為李世民的態度不明朗,所以長孫無忌的態度不可能明朗。

這種奪嫡爭位的重大關頭,每邁出一步都有可能決定家族的興衰,長孫無忌冒不起這個險,哪怕冒險的對象是自己的親外甥也不行,他不能為了李承乾把整個長孫家族的命運全押到賭桌上,這顯然是非常不劃算的,利益和生死面前,再親密的血緣關系算得什麽?退一萬步說,就算李承乾這個太子被廢黜,接替他太子之位的人也必然是長孫皇後親生的嫡子,與長孫家也是嫡親的血緣親人,那麽,誰上去誰下去,對長孫家來說有區別嗎?

所以長孫無忌選擇了兩頭燒灶,一頭燒太子的熱灶,另一頭燒魏王的冷灶,兩邊都不得罪,左右逢源。

至於排名第三的嫡子,那位才十二歲的晉王李治,這個名字在長孫無忌的腦海裏只是浮光一閃,然後馬上搖頭否定了。

前面兩個快打破頭了,不是甲就是乙,怎麽輪也不可能輪到老三來坐這個位置。

一則年歲太幼,十二歲,冠禮都沒行,還是個啥事都不懂的小屁孩。二則朝中沒有人脈,沒有陣營,唯一的倚仗便是皇帝的寵愛,三則一無所長,這個年紀看不出他的人品,看不出他的學問,看不出他的為人處世,可以說毫無特長,平凡得根本不入眼,這樣的小屁孩何德何能可以被選中當上太子?

長孫無忌對李治完全無感,而且也篤定李治沒有任何希望參與到這麽復雜的東宮之爭的戰役裏來,所以,嗯,無視了。

……

晉陽縣。

“子正兄,你說我是不是經常被人無視啊?”

李治睜著蠢萌的眼睛,一臉失落地看著李素。

“殿下何出此言?”

李治嘆了口氣,用一種假裝成年人的語氣幽幽地道:“你看啊,來晉陽不少時日了,對吧?這些日子你們都在忙著賑濟百姓,對吧?孫縣令忙個不停,你也忙個不停,就連我身邊的付善言他們都忙個不停,好像你們總能找到事情做,總有忙不完的事情,可我呢,我這個堂堂的皇子每天卻只能坐在城外的棚帳邊,蹲在城外的棚帳邊,或是累了躺在棚帳邊,看著你們忙來忙去……每個經過我身邊的人都會看我一眼,然後當作什麽都沒看到的樣子扭頭走過……”

李素愣了一下,然後笑撫李治的狗頭,道:“殿下萬金之軀,不必做什麽事情的,只要你站在城外,讓百姓接受官府賑濟時能順便看到你站在那裏,你的作用就完全達到了,就像,嗯,就像城門口的吊橋一樣,看著沒什麽用,但實際上……擺在那裏還是很好看的。”

這番安慰話顯然令李治情緒愈發低落了,擡頭橫了他一眼,然後垂頭失落地嘆氣。

李素笑了笑,沒打算繼續安慰。

小屁孩有顆脆弱的玻璃心自然要安慰一下的,但也不能太慣著了,畢竟李素頂多算是他的便宜姐夫,又不是他爹……

……

孫輔仁的確很忙,自從李素一行來到晉陽後似乎更忙了,只不過跟以前不同的是,他忙並快樂著。

知道李素此次帶了不少糧食來,晉陽的百姓至少不會被餓死了,李素帶來的糧食極大地緩解了他的壓力,作為晉陽縣令,如今他要做的事情便是上山下鄉動員百姓聚集城外接領官府賑糧。

只是動員工作做得並不好,因為雪災的緣故,許多村莊的百姓早早走光了,這也是李素至今覺得奇怪的事,晉陽周邊的村莊幾乎都成了鬼村鬼莊,裏面不見一個人,城外領賑濟糧食的不到一萬,很多人就這樣無緣無故不見了。

等了三四天,孫輔仁從城外村莊回來,順便還帶回來了兩三千人,這些人算是他這幾日的勞動成果了。

一個人口二十萬的大縣,居然逃難只剩了不到一萬人,實在令人費解。

孫輔仁回來時臉色不太好,這幾日行走奔忙於各村之間,漸漸的,他也覺得不對勁了,百姓逃難不可能逃走那麽多,畢竟這個年代裏,“故土難離”的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不到馬上餓死的地步,誰都不肯輕易離開土生土長的家鄉,可是晉陽各村的百姓卻一口氣全跑了,好像神仙變了個戲法似的,手一揮就把人變沒了,實在是反常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