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如此盛世

長安城。

叛軍李安儼所部已推進至朱雀大街南端。

推進過程很順利,幾乎沒遇到像樣的抵抗,基本屬於一路歡唱“奔跑吧兄弟”高歌猛進,原本以為的浴血苦戰甚至十死無生全都沒發生,叛軍將士們越走越興奮,仿佛看見高官厚祿在向他們遙遙招手。

唯獨主將李安儼臉色越來越凝重,太反常了,這根本不應該是長安守軍的表現,進城以後根本沒遇到大編隊的守軍抵抗,只有一些零星的數十人一火的小編隊在街口巷尾抵抗,這種詭異的情形一直持續到朱雀大街南端。

李安儼越想越覺得恐懼,心中滿滿的忐忑不安,甚至有種下令全軍撤退的沖動。若是以前正常的軍事行動,主將遇到這種明顯有陰謀的陣仗時,下令撤退絕對是明智的,這是保全兵力,避免戰敗最穩妥的方法,如同三國演義裏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一座空城時果斷撤軍一樣,無論是不是敵人的陰謀,主帥首先要對自己的部將和士卒的生命負責,他才是一個合格的主帥。

可是今晚不行,李安儼明知前面有個大坑也只能選擇一頭栽進去。

因為他和部將已無退路,一旦退出長安城,外面不知多少萬大軍等著圍剿他們,退就是死。如果繼續往前,或許能殺出一線生機。

李安儼是個很執著的人,可以說他畢生以反李世民為己任。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李安儼便是當時的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屬官,玄武門之變,李建成被李世民親手射殺,後來李世民的兵馬攻打東宮,當時仍是東宮屬官的李安儼臨危不懼,拼命死守東宮,爭奪東宮的戰況之慘烈,絲毫不遜玄武門內的血流成河,哪怕在知道太子李建成已被射殺的消息後,李安儼仍死戰不退。

鼎定大局的李世民得知東宮之戰李安儼拼死抵抗,感念李安儼對李建成的一片忠心,不僅沒有治罪,將他招降後反而任他為中郎將。

別人眼裏看來,這是皇恩浩蕩,帝王胸襟似海,但李安儼卻從來不覺得這是皇恩,他一直對李世民懷恨在心,他認為忠臣和烈女一樣,一生不事二主,所以這些年李安儼一直在尋找機會,一個能將李世民推下去的機會。

終於,機會來了,親兒子要造老爹的反,李家皇族的報應。李安儼抓住了這個機會,李承乾與他密謀造反之事,他幾乎毫不猶豫便答應了,從策劃到收買再到出兵進城,他表現得非常積極,弄死李世民似乎已成了他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長安城今晚兵荒馬亂,百姓們躲在家中不敢出來,大街上幾乎全是府兵,一路從延興門趕赴朱雀大街,只聽得民居內大人叫,孩子哭,無數火把沿街蜿蜒,一條條長龍朝太極宮方向聚攏。

兵馬已至朱雀街口,李安儼冷冷注視著這條住滿了文臣武將和權貴的大街,嘴角隱含冷笑。

不必進屋搜查都知道,這些權貴們必然早早躲了起來,李安儼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權貴身上,他很清楚今晚的目標是李世民,只要拿住了他,這些權貴也不得不向李承乾俯首稱臣。

“來人,去侯大將軍府上看看,轉告大將軍,請他莫忘了與太子殿下的約定。”李安儼騎在馬上下令。

……

長興坊的一條暗巷裏,正發生著一場慘烈的廝殺。

今夜的長安城,類似的巷戰很多,基本都是以一火為單位的小規模廝殺,從延興門至朱雀大街,橫穿而過需要經過五個坊,每個坊都遇到了這樣的零星戰鬥,叛軍遇到的敵人很雜,有的隸屬右武衛,有的隸屬龍武軍,甚至還有一些坊官武侯自發組織起來的編隊。

當然,對叛軍來說,這些抵抗力量實在太弱小了,大軍結陣後一個沖刺,對方便成了被碾壓的存在。

眼前這條暗巷的戰鬥也是如此。

大約四十來人的府兵小隊被堵在巷子內,兩頭皆是叛軍,顯然一個不察被叛軍包了餃子,成了“甕中捉鱉”的那只鱉,地上躺滿了屍首,小隊活著的人只剩了二十人左右,傷亡近半。

為首的一名火長身負重傷,要命的一道傷口在腹部,此刻正汩汩地往外流血,火長一手捂著腹部不讓腸子和內臟流出體外,另一手執拗地舉著橫刀,兩眼通紅地瞪著巷口的叛軍頭領。

叛軍頭領顯然是個高級將領,三十多歲年紀,面相平凡無奇,膚色黝黑,雙目冰冷地看著生命一點一點流逝的火長。

“楊仲龍,楊將軍!才三十多歲你已是左屯衛都尉,正四品武官,陛下待你不薄,為何犯上作亂,為何對昔日袍澤痛下殺手?”火長悲憤吼道。

楊仲龍眼中閃過一抹遲疑,隨即硬起心腸道:“李將軍亦待我不薄,‘忠’或‘義’,你教教我如何選?”

火長冷笑:“說得冠冕堂皇,什麽‘忠’,什麽‘義’,你要的只是富貴榮華而已!我和兄弟們今晚認栽,但你以為憑你們區區數千人便能改朝換代麽?要不要我告訴你,長安城裏有多少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