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進諫挽瀾

宮闕傳詔命,一紙下囹圄。

李素被宦官從大理寺請了出來。

聽到宦官下監牢宣聖旨的那一刻,李素不由笑了。李治果然不負他所托,小屁孩年紀雖小,但人還是靠得住的,李素知道勸說氣頭上的李世民見自己一面有多困難,李治卻做到了,需要的不僅僅是直面父皇的勇氣,更需要對他這個朋友毫無保留的信任,正因為李治相信自己絕不會做禍國之事,他才會有據理力爭的勇氣。

獄卒們將李素一直送到監牢外,表情非常統一的恭敬謹慎,小心翼翼,還帶著幾分小小的警惕,臨出門這幾步了,他們仍在擔心這位李侯爺又出什麽幺蛾子,說起李素關在牢裏這幾日,李侯爺倒是舒坦了,獄卒們卻欲哭無淚,有種轉行的沖動,不試不知道,原來自己竟有給權貴人家當奴才的潛質。

跨出監牢正門,李素腳步忽然一停,轉身看著獄卒們,表情充滿了真摯,甚至還非常客氣地朝眾人拱了拱手。

“在牢裏這幾日,多承各位款待了。”

牢頭腿一軟,差點跪下來:“侯爺折殺小人了,時候不早,您……趕緊離開吧。”

李素深情地道:“山高水長,有緣咱們終會再聚……”

話沒說完,驚恐萬狀的獄卒們顧不得失禮,竟異口同聲地打斷了他:“無緣,肯定無緣!侯爺您走好!”

李素不高興了:“怎會無緣?我都把大理寺當成我的第二故鄉了……”

獄卒們好想哭……

你把牢房當第二故鄉,難不成我們天生是你第二故鄉的家奴?

“侯爺,大理寺牢房不是啥好地方,您以後……盡量別來了吧。”牢頭哭喪著臉勸道。

李素露出感動的微笑:“原本不是啥好地方,但是監牢裏有你們,不知為何,我竟有了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說不定以後我會常回來看看的……”

牢頭無比堅決道:“沒有說不定!侯爺您是大福之人,以後絕不會再來的。”

李素感動極了:“你們都是好人呐……我真恨不得再多留幾日。”

眾獄卒大驚失色,急忙行禮說著吉祥話,在眾人淚眼汪汪的目送下,李素終於嘆了口氣,帶著感動的笑容,依依不舍地離開。

……

……

太極宮,甘露殿。

李素老老實實跪在殿內,垂頭屏氣,不發一語。

李世民盤腿坐在書案後,專心地批閱如山般堆積的奏疏,整整一個時辰,君臣二人相隔十步,一個坐著一個跪著,一個批奏疏,一個……神遊物外。

靜謐無聲,最易犯困。

李素此刻好想睡,死死抿住唇,強憋回去一個即將出口的呵欠,接著眼角掛了幾許淚花兒……

好困,還是很想睡……李素只好拼命讓腦子轉動,想點雜七雜八的事情消除困意,思考的事情與眼前的境況無關,思緒完全偏題,比如……在這裏睡著算禦前失儀還是算欺君?

李世民批完奏疏,擡頭不經意望向李素時,第一眼看見的便是李素眼角的淚花。

不得不說,淚花兒確實加了分,李世民的臉色頓時緩和了一絲。

“哼,知道哭還算有救,也不枉朕今日浪費光陰見你一面了。”

李素愕然:“……”

如果告訴他自己眼角的淚花是憋呵欠憋出來的……

李素非常理智地決定閉嘴,擡袖急忙抹去了淚。

李世民的臉色仍很難看,瞪著李素道:“知道朕為何拿你下獄,又為何將你罷官除爵,流放千裏嗎?”

“知道,臣做錯了事。”李素不假思索地回道。

李世民冷笑:“奇了,你李素十幾歲便又奸又滑,從無錯漏,你怎麽可能做錯事?”

李素嘆道:“臣有錯,理當領罰。”

“你有何罪?”

“臣做這些事不該瞞著陛下。”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怒意,陰沉著臉道:“這就是你的罪?僅此一罪乎?”

“僅此一錯。”

李世民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李素!你好放肆!莫非你至今仍不清楚朕為何懲處你?”

“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李世民怒道:“你壞我大唐與吐蕃和親,暗中挑起六國之鬥,如今吐蕃南疆陳兵五萬,大戰一觸即發,李素,這一切皆因你所為!爾之罪,豈止欺瞞朕!”

李素擡起頭,定定注視著李世民,面對帝王的雷霆震怒,他的表情卻很平靜,只淡淡地道:“陛下,臣之所為,皆出於體國忠直之心,臣……有錯,但無罪。”

李世民怒極反笑:“你的意思是說,因你之故而致兩國交兵,生靈塗炭,反而是你的體國忠直之心?”

“是。”

李世民死死瞪著他:“李素,是你吃錯了藥,還是朕聽錯了?”

李素笑了,笑得很甜:“臣沒吃錯藥,陛下也沒聽錯,臣就是這麽說的,陛下是萬邦景仰的天可汗,當年陛下還在秦王潛邸之時,便以善納良諫,胸襟如海而天下稱道。臣今日有一言諫上,未知陛下肯納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