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東征之念

被人擡舉當然是自豪的事,尤其是被皇帝陛下擡舉,李素性子淡泊,但心中還是有一絲自我價值被肯定的竊喜。

當然,竊喜過後李素很快恢復了冷靜,不管李世民對他怎樣的看重,事實上,他仍成了李世民棋盤上的一顆棋子,只是自己這顆棋子落下的位置比較重要而已。

重要的棋子,仍舊還是棋子,而且無法反抗,這個事實令李素有些無奈。

“陛下既知我和魏王有過恩怨,若魏王入主東宮,陛下不擔心魏王將來登基後殺了我?”

李績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帝王眼裏看到的是江山,他做任何事的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江山永固,把你留給下一代帝王也是這個目的,不可否認你是個人才,所以陛下願意賜你一場富貴,只要你一生為國為君效命。但是,把你留給下一代帝王是他量才而用,至於下一代帝王用不用你,留你還是殺你,那是下一代的事了,陛下那時躺在寢陵裏,他也管不著了。”

李素眼皮猛跳幾下。

話說得很直接,一言道盡帝王心,帝王無情的一面也毫無諱言地說出來了,李績終究是久經沙場和官場的老臣,看問題確實很透徹,尤其是,這番話有點犯忌,似李績如此穩重的人輕易不會說,今日能當著李素的面說出來,可見他已真的將李素看成了自家親人晚輩。

“也就是說,無論未來的大唐太子是魏王還是晉王,我這顆棋子當定了?”李素摸著鼻子苦笑道。

李績嘆道:“江山如棋盤,世人皆是棋子,豈止你一人哉?”

李素神情忽然變得嚴肅起來,露出一臉苦大仇深的表情,緩緩道:“那麽,問題來了……”

毫無預兆的一腳,踹得李素一個趔趄,李績冷冷看著他:“長輩面前好好說話!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子擺出一張憂國憂民的惡心嘴臉啥意思?”

“其實長齊了……”李素弱弱地爭辯了一句,見李績神色愈發不善,李素只好恢復了正常的語氣,道:“好吧,問題來了……別,舅父大人莫惱,小甥真有問題……”

“說!”李績橫瞥了他一眼。

李素笑道:“既然陛下晉了我的爵,可見新立太子應該就是今年內的事了,陛下正是春秋鼎盛之時,雖說東宮久懸不立令天下人心不安,卻也不至於急到這個程度,李承乾謀反事敗還不足一年,陛下完全沒必要匆匆立新儲君,舅父大人可知何故?”

李績點點頭,道:“難得你看得如此深遠,老夫私自揣度,這也是陛下晉你爵位的第四個原因……”

“什麽原因?”

李績看著他,緩緩道:“老夫以為,陛下已有東征之念!”

李素一愣:“東征?”

眨了眨眼,李素忽然驚愕失聲道:“東征高句麗?”

“沒錯。”李績沉聲道:“高句麗……隋唐兩朝之痛,陛下既是被萬邦推崇敬畏的天可汗,豈能不親手除此勁敵以耀廟堂?兩朝歷代帝王沒能完成的事,陛下若能完成,‘天可汗’之名方算坐實了,日後史書上亦可對陛下蓋棺論定,更何況,當初隋朝連征高句麗皆慘敗而歸,那可惡的高麗王竟然將我關中將士的頭顱砍下來,沿途壘成京觀以耀武,如此奇恥大辱,焉能不報?”

李素漸漸露出明悟之色,道:“陛下打算在東征之前先把內憂處置妥當,國中必須有東宮太子監國,也需要得力的臣子輔佐,所以,陛下最近這連串的動作才會顯得有些匆忙,一切只因大唐要東征高句麗了?”

李績點頭,嘆息了一聲,神色頗為復雜。

李素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舅父大人,陛下為何突然有東征之念?”

李績嘆道:“數月前,新羅使臣來朝,向陛下哭訴高句麗將新羅和大唐之間的陸路斷絕,斬殺搶掠新羅商賈百姓,國中兵馬調動頻繁,似有吞沒新羅之意,陛下遣使入高句麗,嚴旨命高句麗權臣泉蓋蘇文馬上撤回兵馬,就在上月,泉蓋蘇文遣使回復陛下,不願接受陛下的王命,陛下龍顏大怒,遂有東征之念,而且是禦駕親征。”

李素沉聲道:“如今陛下可有調動兵馬糧草?”

李績道:“上元節過後,刑部尚書張亮已奉旨離京東去,開始為東征就地征調糧草,最遲不到半年,大軍便將發動了。”

李素臉色變得有些難看。

李績看了他一眼,道:“你覺得不妥?”

李素嘆了口氣,道:“當然不妥,太不妥了……陛下一生南征北戰,戰無不勝,我擔心這次東征怕是會將陛下的一世英名付於流水……”

李績眼皮一跳,急忙道:“你覺得大唐此戰必敗?”

李素嘆道:“縱然不敗,卻也難勝,多半會是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李績神情愈發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