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主帥難決

焉耆叛亂對大唐來說只是小事,大唐王師橫掃天下,總有一些蠻夷藩國口服心不服,表面上順從,背地裏謀亂,大唐立國這些年,像這樣的小國不計其數,對付它們的辦法很簡單很粗暴,揮師遠征平滅,再扶起一個傀儡國王便是。

然而焉耆的叛亂令李世民如此生氣,自然是有原因的。

大唐近二十年的戰略意圖李世民早已謀劃好了,大的方向是先東後南,最後才是西域,這個順序不能錯,因為裏面牽扯的利益太龐大太復雜了。平東是為了增強李家皇室的威望,東征高句麗不容易,如果隋朝三次東征都沒辦下來的事情,而我李世民偏偏辦成了,就問天下人一句,你們服不服?服不服?

大唐立國不過二十余載,國中終有許多人仍有故國情懷,畢竟隋朝雖然壽命不長,但也確實輝煌風光過的,李家取了隋朝江山,立國才短短二十多年,若說已讓天下士子百姓歸心,當然不大可能,所以李世民迫切需要做的便是立威,他需要一場大勝來樹立李家的威望,尤其是那種前朝做不到,而他卻做到的事,如此方能徹底清除天下人的故國情懷,從此對大唐死心塌地。

眾所周知,隋朝三次東征高句麗,皆以失敗告終,隋朝陣亡將士的首級甚至被高句麗壘成了京觀,綿延數百裏,大唐東境至今仍是千裏無人煙,連風聲裏都帶著冤魂的哭嚎悲鳴,三次慘敗,終於也耗幹了隋朝的國運氣數,而令一個原本無比輝煌的王朝轟然倒地。

李世民決定東征,不僅要收盡天下人心,也要趁機狠狠給那些千年門閥世家一記耳光,挾東征大勝之余威,讓那些高傲的不服的門閥世家從此有了忌憚,而李世民更有底氣從容洗牌,將門閥勢力對朝堂和士子的影響緩緩削除。

山川湖海,國勢氣運,江山天下在帝王的眼裏,本就是一個大棋盤,執子的人是帝王,每落下一子,便已將後面的十步百步算計在心中。

可是,焉耆的叛亂,終究將李世民的戰略布局破壞了,欲征高句麗,首先必須要將焉耆平了,而焉耆的後面,還站著大唐的宿敵西突厥,也就是說,這次大唐的平亂之戰,真正的敵人不是焉耆,而是西突厥,如此強大的敵人,這場戰爭不是一年兩年能結束的,而填進去的人命,還有耗費的國庫錢糧,國內門閥世家的反應,國外南詔吐蕃等大國的態度等等,李世民的戰略布局不僅全部被破壞,而且還要重新估測許多意料之外的新危機。

這一切,全都因一個小小的焉耆叛亂而起,此刻李世民將焉耆王龍突騎支生吞活剝的心都有了。

隨著李世民的龍顏大怒,太極殿內頓時陷入了低氣壓,氣氛非常壓抑。只聽到李世民呼哧呼哧喘著粗氣,朝臣們則屏氣斂聲,大氣都不敢喘,大家都很清楚,此刻的大殿內,以李世民為中心的方圓之內已形成了一片雷雲暴雨,誰靠近誰死。

李素也不敢出聲,這個時候發出任何動靜不僅不合時宜,而且還要命,李素自然也不敢輕捋龍須。

良久,李世民深呼吸,閉上眼緩緩道:“傳朕旨意,著安西都護府都護郭孝恪馬上啟程回長安,拿入大理寺待審,都護府一應剿賊事宜由副職暫代,都護府收縮防禦,暫不可主動進攻,等待長安令旨,再從肅州,甘州,涼州三地調撥兩萬府兵前往玉門關……”

一串命令下達,兵部朝官急忙記下,然後匆匆出殿擬旨去了。

殿內仍舊一片寂靜。

李世民疲憊地揉著眉心,嘆道:“今日朝會,不議雜事,都來說說,朕可遣何人為帥,平定西域之亂?”

話音剛落,程咬金,李績,牛進達等十幾位老將竟同一時間站出來抱拳躬身,暴烈大喝道:“臣願往!”

“臣願為陛下蕩平西域!”

“都滾開!蕩平西域俺老程拿手,一年之內,管教整個西域雞犬不留!”

十幾位老將同時請戰,原本氣氛低迷的大殿內頓時陰風陣陣,殺氣四起,都是曾經殺人如麻的大將軍,手底下攢的人命都是以萬為單位,這一刻眾老將站出來,仿佛地獄裏放出了千萬條冤魂,在大殿上空盤旋,嗚咽,呼號……

看著眾將搶高級職稱般爭先恐後地湧上來,李世民欣慰之余,臉頰不禁抽搐了幾下。

欣慰歸欣慰,這幫老殺才卻十足的破壞了殿內沉寂肅殺的氣氛,而且一個個殺氣橫溢噴著口沫子歇斯底裏叫囂亡國滅種,李世民的表情愈發無語,依稀覺得自己像一個無意中打開了地獄之門的罪魁禍首,放出了這十幾只蓋世惡魔荼毒人間……

“都給朕閉嘴!此乃大殿朝會,有沒有體統規矩!”李世民一聲怒吼,將這些老殺才們全震住,眾將立馬閉嘴,灰頭土臉地退回了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