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開誠布公(下)

好人的類型各種各樣,有的憨厚,有的仁義,有的根本是傻子。

但壞人不論壞到什麽地步,至少有一個普遍的共同點,——他們都很聰明。

可以說,“聰明”是當壞人的資格證書,不聰明的人就算想當壞人也沒資格,當然,也有那些窮兇極惡偏向虎山行的壞人,又蠢又笨卻有一顆強烈的想當壞人報復世界的心,然而這種蠢笨的壞人基本活不太長,如果人生是一部百集連續劇的話,這種人大約活到第一集的前十分鐘便可以領盒飯退場了。

所謂“小人得志”,所謂“奸臣當道”,他們憑什麽能得志,憑什麽能當道?

因為他們聰明,壞人沒底線沒節操,行事百無禁忌,自由度比好人大多了,如果這個壞人還比好人更聰明的話,“小人得志”“奸臣當道”自然是必然的結果了。

此刻在李素的眼裏,李義府無疑就是這種壞人,這個人貪婪,功利,熱衷名利,他可以毫無掩飾毫無顧忌地把這些表現出來,不怕被人鄙夷恥笑,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他確實很聰明。

李義府此言一出,李素再也無法淡定了。

僅從自己和李治談笑風生的細節能看出自己選擇輔佐李治當太子,李義府的聰明委實令人有些驚駭。

李素震驚,一旁的許敬宗和裴行儉也驚呆了,二人看了看李義府那張笑得帶著幾分得意的臉,馬上又扭過頭看著李素的表情,然後,從李素一閃而過的驚愕表情裏,二人終於看懂了,於是,愈發震驚了。

李義府面帶微笑,臉色有些自矜。

如果語出驚人能作為自己的進身之階的話,李義府相信自己這番話應該能引起李素的重視了,同時,自己這個人自然也會被重視了。

堂內四人心情各異,氣氛陷入詭異的沉默。

良久,李素忽然哂然一笑:“李兄……很有想象力呀。”

李義府眨著眼,笑道:“李公爺當知下官在農學當少監,農學是個慢工出細活的地方,所以下官閑暇之時甚多,閑下來難免胡思亂想,剛才下官所言便只是下官閑來胡猜罷了,若下官說錯了還請公爺莫怪罪。”

李素神情平靜,無悲無喜,淡淡地道:“先不說對錯,不知李兄何出此言?”

李義府緩緩道:“陛下之嫡子僅三人,太子被廢,東宮之位自然與他無緣,而晉王殿下年幼,未露鋒芒,也被朝臣和門閥世家忽略了,天下人皆認為魏王殿下是繼任東宮的唯一人選,下官其實原本也是這麽認為的,但後來聽聞李公爺拒絕了魏王招攬後,下官便不得不往更深的地方想一想,想得深了,晉王殿下這個人便出現在下官的視線中,下官將東宮太子的條件一一列出,然後不由自主往晉王殿下身上套,這麽一套便赫然發覺,晉王的優勢其實不比魏王差,甚至於,他比魏王的勝算更高……”

李素眼皮一跳,肅然道:“願聞其詳。”

李義府捋了捋稀疏的長須,道:“晉王的身份和魏王一樣,皆是長孫皇後所出的嫡子,而且由於自幼喪母,陛下甚為疼愛,從貞觀九年開始便將他和晉陽公主二人帶在身邊親自撫育,陛下子女數十,得此殊榮者僅此二人,所以,若論恩寵和聖眷,晉王與魏王其實不相上下……”

“其二,晉王與魏王心性不同,魏王雖博學但失之好勝,晉王雖懦弱但勝在仁厚,高祖皇帝和陛下以及諸多朝臣花了數十年時間方才奠定了盛世之基,大唐的下一任帝王應該是什麽性情方能更好地治理大唐,我等做臣子的或許有些不甚明了,但陛下一定心中有數,好勝者,易行險求功,仁厚者,常守成而穩進,下官粗陋之見,竊以為求功不如守成……這些年,我大唐王師戰無不勝,可以說宇內未有敵者,該打完的戰事在陛下有生之年差不多都打過了,那些番邦蠻夷該臣服的也都臣服了,甚至連心腹之患薛延陀也平定了,東邊的高句麗眼看也要開戰了,唯一只剩下一個吐蕃,陛下也用和親將他們暫時穩住了,那麽,大唐的下一任君主應該是怎樣的性情才適合接任陛下的大統呢?”

話題越說越敏感,李義府的聲音也壓得越來越低:“……下官以為,兩位殿下相比之後,晉王之性情,似乎更適合繼承皇位,從武德年立國,到如今的貞觀朝,近三十年過去了,這三十年裏大唐征伐不斷,國中壯丁人口越來越少,因為戰事連連,需要源源不斷的糧草和生鐵,加諸於百姓身上的賦稅太重,民間迫切需要休養生息,否則社稷動蕩,國必危殆,魏王若即位,以他好勝要強且自負的性子,大唐戰事恐怕不會停,那時國必生亂,江山不穩,陛下必然不願見到這種後果,若選擇晉王的話,晉王行事謹慎,性情仁厚,輕易不會發動戰事,於國於民皆是得宜,相比之下,晉王才是更適合當君主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