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試探揣度

當父子感情淡漠如冰之後,很多事情就沒必要遮遮掩掩了,包括最敏感的儲君之爭。

李世民的心理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喜歡李泰的勤奮和孝順,可另一方面又痛恨李泰的無情冷酷,不念手足之情。

對於李治,李世民喜歡的是他善良溫順的性格,但他又很不喜歡李治的怯懦軟弱的一面,兩位嫡子性格方面皆是有強有弱,李世民如今心中的天平雖然無限偏向李治,但卻無法立時做出決定,這也是他留李治在長安監國,而不給他一個名正言順的名分的原因之一。

至於李泰,李世民如今對他又恨又愛,這次東征之所以答應帶上他,一來是因李泰痛哭流涕的懺悔而心軟,二來,李世民內心深處還是願意給李泰一個機會,自己親生的兒子,總不能因為一件事而將他徹底拋棄吧。

可惜,東征之戰還未開始,李泰今日又讓他失望了。

李泰的懺悔只在嘴上,實際上他做出的事情卻毫無悔意,他心裏想的仍是爭儲,他想剪除李治的羽翼李素,他做的一切,李世民都很清楚他的目的,所以對他越來越失望。

當初多麽聰明伶俐又懂事的孩子啊,為何參與了儲君之爭後,卻變得如此陌生,冷酷?

失之“堂堂正正”四個字,做什麽都透著一股小人奸邪的味道了。

李泰惶恐跪在李世民面前請罪,冷汗如雨。

李世民見他的可憐模樣,不由嘆道:“青雀,你讀的聖賢書是最多的,很多道理比朕都懂,朕便不與你說那些大道理了,聖賢教你立身,立言,也教過你‘明德’,無德之人,天下棄之,朕要的太子,不求他讀過多少書,懂多少道理,‘德’是第一位的,太子之位,有德者居之,這一點上,你弟弟治比你做得好多了,你……不如他。”

李泰此時已是滿心悔恨,只恨自己為何如此沖動,未經考慮便貿然而入,演了一場不算高明的戲,結果被李世民一眼看穿,不但沒給自己加分,反而扣了分,李泰此刻心中無比懊惱。

畢竟太年輕了啊,這裏又不是長安,沒有長孫無忌為他出謀劃策,李泰真覺得處處掣肘,事事不順。

“是,兒臣謹記父皇教誨,一定反省思過。”李泰垂頭道。

李世民冷冷看著他,許久,忽然扔給他一張羊皮地圖,淡淡道:“心思要用到正道上,如今正是東征之時,朕要的是謀事之智士,而非謀人之奸邪,這幾日朕與幾位將軍日夜商議進軍部署,眾將說辭各異,各有優劣,青雀你回去看看地圖,明日說說你的主張。”

李泰一愣,接著大喜,急忙捧著地圖道:“謝父皇給兒臣這個為您分憂的機會,兒臣這就回去仔細參詳,定不教父皇失望!”

李世民揮了揮手,意興闌珊道:“朕乏了,你退下吧。”

李泰躬身告退。

……

用過晚膳後,李素照例在大營中軍範圍內晃悠了一圈,原本吃完就躺著的性子,不過由於連續兩個月騎在馬上行軍,李素發現自己修長筆直的雙腿漸漸有變成羅圈的趨勢,於是不得不多走動走動,保持完美的身形。

身材跟長相一樣重要,李素無法忍受自己的外貌和身形出現任何瑕疵,試想一位豐神俊朗面若冠玉的翩翩美男子,一顰一笑皆可迷倒世間雌性眾生,然而兩腿一邁就徹底露了餡兒,兩條羅圈腿一搖一擺像賣燒餅的武大郎似的,那畫面多麽慘不忍睹。

所以李素覺得自己不僅需要運動,而且要考慮接下來的行軍是否要改個姿勢,將跨坐改成騎驢似的側坐,坐在馬上優雅端莊地翹起二郎腿,不失為一個保持身形的辦法。

一邊走一邊胡思亂想,直到李素覺得有些累了,便轉身往回走。

快到自己的營房時,李素腳步頓了一下,扭頭看著營房旁邊一間剛搭好的小帳篷。

李世民答應留下那位名叫高素慧的女刺客,但是有前提條件,那就是離帥帳遠一點,別給王師添麻煩。

於是李素也不得不將營房搬離了帥帳範圍,領著李家百余部曲,選了個中軍邊沿地帶紮下營帳。

至於關押高素慧的地方,自然便是李素營房旁的這頂小帳篷了。

李素站在帳篷前猶豫一陣,終於還是決定進去看看,畢竟在李素心中隱約的輪廓裏,這位女刺客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門口有六名李家部曲守衛著,漫長而枯燥的站崗時光裏,六名部曲卻時刻保持著警惕,見李素走近,部曲們按刀行禮,其中一人主動掀開了帳篷的門簾。

帳篷內光線很暗,地上鋪著一層薄薄的幹草算是床鋪,中間的吊鉤上掛著一盞昏黃的油燈,帳篷內只有這兩樣擺設,除此別無他物。

高素慧的手腳已松了綁,獨自坐在油燈下,垂著頭不知在想什麽,李素走進帳篷,高素慧擡頭看了一眼,見進來的人是李素,高素慧不由騰的一下站起來,一臉驚恐地環臂將自己的身子縮成一團,像只刺猬般警惕地瞪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