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邊防團

空29師的米-171只用了39分鐘就飛臨阿拉古山護林站。

我們背著戰術背囊魚貫登機,直升機緩緩升起,像魚兒一樣在空中做了一個擺尾的動作,向西南方向飛去。

山頂的護林站,卓瑪薩老人領著4個小夥子並列在木屋前的空地上。飛了十幾公裏,機腹下面是無邊無垠的綠色。突然傳來一陣槍響。

砰----

砰砰砰砰!

卓瑪薩老人和其它4位護林員舉起56式半自動步槍朝天射擊。算是為我們送行,也是在提醒我們,和平年代的隱秘爭鬥一點也不亞於真正的戰場。

-----------------

也在同時。

阿拉古山東北12公裏處的邊防團,正在迎接一位首長的檢閱。

一個團的士兵在訓練場上站著,戴著鋼盔,端起鋼槍,頭頂是迎風獵獵的戰旗,身後是冰冷可怖的戰車。

邊防團在迎接師長的檢閱。

師長叫郝子然,這是他最後一次檢閱這個部隊。

檢閱完老部隊,他將退休了。

邊防團兩千多號人組成長長隊伍,從團辦公大樓一直排到外面的停車場。多麽敬業的師長啊,用了不到十年的功夫,將這支步兵師打造成超一流的機械化信息化作戰部隊。在他的指揮下,他的戰車他的士兵馳騁在各個演習場。只要有他出現的地方,世界的眼睛都聚集到這裏。他一生未娶,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軍隊建設上。他上過戰場,身上至今留有七八塊彈片。每逢天氣轉涼,刮風下雨,渾身疼得顫抖。但他強忍著,從不叫苦。即使跟士兵聊天,還開玩笑說這是敵人的蚊子咬了一口,他現在所做的,就是不許敵人咬他的士兵。他太了解戰場了,絕無浪漫可言。和平時期不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戰爭打響後年輕的士兵會倒下一大片。所以他勤勤懇懇地工作著,即使睡覺也睜開一只眼。這是一支神聖的軍隊,打過無數次勝仗,也倒下無數個年輕的英雄。不管原來還是現在,每個士兵都以這感到無限光榮。這是他們的部隊,他們想用這種傳統的方式歡送他們的師長。

這是軍人至高無上的榮譽。

他們站在列日下,站了一個上午都沒等來師長。

郝子然默默地走了。留下一張紙條。上面說:不用找我,把部隊帶好,我得幹自己想幹的事了。

寥寥數語,將一個老兵滾燙的胸懷毫無保留地展現在眾人面前。把邊防團的宋偉烈團長看得嗷嗷大哭。

--------------------------------

宋偉烈,38歲,上校軍銜。是郝子然一手提拔的軍官。當年宋偉烈在阿拉古山當連長,郝子然在邊防團當團長。郝子然一次下連隊,無意發現了郝子然這個好苗子,於是提拔他當營長。郝子然當團長後,又提拔宋偉烈當團長。

不能用表面的派系看軍隊幹部之間的關系,很多人不知道內幕。但凡在阿拉古山呆過的人,非常看重集體榮譽感,也非常尊重阿拉古山邊防連的光榮傳統。

不用說,郝子然曾經也是阿拉古山邊防連的老連長。

然而,就在郝子然當師長宋偉烈當團長這個期間,阿拉古山邊防連居然出現一系列的大事。兇手竟然公開向阿拉古山邊防連宣戰,用狙擊步槍射殺了連隊的哨兵,又引蛇出洞,用地雷炸死炸傷十幾名年輕的士兵。

記得當天,宋偉烈出奇的憤怒,他派遣一個營的兵力在阿拉古山摸排,忙碌一天,卻一無所獲,兇手的人影都沒有看見。

他在團指揮所來回踱步,走了一天,都沒有歇過。他無法容允敵人如此猖狂,但又找不出更好的辦法應付。

他一個人在指揮所內呆了一夜。把所有人都轟出去了。第二天早上,邊防團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師長居然來了。

師長郝子然駕著一輛民用車輛悄悄來到邊防團看他。

郝子然看著他頹廢的表情,冷冷的說:“敵人就是想看到這樣,看到我們邊防部隊一蹶不振,看到邊防連陷入悲痛與憤怒之中,喪失理智。”

他一怔,問師長:“難道首長知道點什麽?”

“我也不敢確定,但隱隱約約覺得有關,你別問了,我推測是有根據的,敵人這麽做,不僅僅為了殺人,他挑戰的絕對是我們鎮守在邊關的部隊。”

“我們接下來該怎麽做?”

“按照敵人的計劃走,然後逆襲!”

“你的意思是說,讓邊防連接受一次失敗。這不可能,永遠不可能,阿拉古山邊防連是一支英雄部隊,你是知道的,當年那場戰爭,邊防連117名軍人,犧牲了99名,我們這樣做,愧對了那些英烈。”宋偉烈像被蛇咬了一口,大叫起來。

郝子然不說話,室內出現很長時間的沉默。

郝子然過了好長時間嘆口氣說道:“哎-----要說我對阿拉古山邊防連的感情,在南方的部隊,誰也比不過,因為我就是阿拉古山僅存的18名軍人之一。你想想,我怎麽舍得這樣做?也是沒辦法啊。不這樣做,我們的工作就會被動。敵人就會藏在暗處不出來,還會用其它卑鄙的手段偷襲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