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日兩國的抗日戰爭史料,一個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就是雙方公布的戰果和損失往往對不上號。比如,台兒莊戰役,我軍宣布殲敵兩萬余人,日軍只承認損失一萬掛零,整整差了一半。要說日軍造假,可那數字也精確到個位,要說國軍造假,台兒莊一戰日軍是來不及帶死屍跑的,去了那麽多外國記者,也沒人說中國的數字有問題;而抗戰開始僅僅三個月,日軍已經宣布擊落中國空軍飛機三千多架——這個戰果足以讓任何軍事歷史專家瞠目結舌——抗戰開始中國總共不過一千來架飛機,其中可以打仗的不過區區305架而已,你就是打死老蔣,他也變不出來三千架飛機啊。

這種情況,一方面可能是雙方出於宣傳目的誇大戰果,謊報損失,另一方面也難免統計錯誤——您能想象八路打了阻擊戰以後,派個通訊員去找鬼子問:“東邊來的,你們死了幾個?”

也有些事兒是真說不清的,比如雁宿崖之戰,日軍咬死了只損失兩門炮,可戰後土八路記者拍的照片上就至少有六門呢。

倒是日本軍事史學者中山雅洋說了點兒靠譜的話,日軍1945年戰敗的時候,曾銷毀大批档案,因此,統計數字有問題,是正常現象。

但也不能說戰果差異日方的數字都不可信。有的戰鬥,幾乎可以肯定,八路軍的戰果數字是有問題的。比如,1944年的清豐之戰,雙方記載的數字有著一半以上的差異,而日方的數字,似乎更準確一些。

有朋友看到這裏該奇怪了。老薩,你怎麽不信八路信日本鬼子呢?以前你沒這習慣啊。

別著急,您慢慢看,這回,我覺得咱還真得信他一回……

清豐之戰,是怎麽回事兒呢?

話說此戰發生在1944年,具體的戰鬥歷程,根據我方史料,應該是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宋任窮指揮打的,經過大體如下:

“1944年5月29日,宋任窮同志了解到日軍糾集冀南道及下屬13個縣的偽保安隊,欲重占清豐並實施搶糧的企圖後,為了保衛群眾麥收、打擊敵人並粉碎其搶糧計劃,遂果斷決策,發動組織了清豐戰鬥。命令第八軍分區7團,由範縣龍王莊強行百裏,奔襲清豐縣城。清豐戰鬥,斃日軍聯絡部代理部長名取正雄等7名日軍顧問和冀南道‘剿共’第1軍軍長李鐵山以下偽軍官兵200余人;俘虜新民總會顧問福田稔、冀南道聯絡官河本定雄、肥鄉縣顧問竹腰常三、成安縣顧問田本代助、河北省技術顧問北島熏和日軍獨立第1混成旅團參事等10余人及冀南道偽道尹薛興甫以下13個縣的偽縣長和警察所長40余名、偽軍1500余名,解放了清豐全境。清豐戰鬥是冀魯豫平原抗戰的一次重大勝利,它斃俘日偽軍人數多、官階高、牽涉面廣、影響大,使敵人遭受了沉重打擊。據日軍防衛廳披露:‘清豐戰鬥的失利,是改變警備時的一幕悲劇……由於這一事件發生,冀南道的保安隊從此一蹶不振。’”

其實,這個戰鬥有不少沒說清楚的地方,咱們得批評批評八路的同志,寫戰報太不認真了。

指揮戰鬥的人員,僅僅提了一下後來成為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宋任窮司令員,其實,指揮這次作戰的八路,個個不是省油的燈。

宋任窮下決心打這一仗,具體指揮的卻不是他,而是他麾下剛成立的第八軍分區。八分區司令員叫何光宇,開國少將,最終職務蘭州軍區副司令員,知道的人並不是很多。但他手下有個擔架營的軍官很特別,任務固然完成得好,但行軍居然把手槍丟了!何光宇大罵這個軍官一場,下來卻提升他做了營長,因為何覺得這個軍官工作完成得好,認錯態度誠懇,人也誠實,有培養前途。

這個軍官叫田紀雲,後來的國務院副總理。

何光宇部下比自己名氣大,他的政委比他的部下名氣更大,這個人就叫萬裏。

參戰攻城的主力第7團,號稱“老七團”,起家於紅一軍團,資格老得可以追到南昌起義,是冀魯豫軍區四個甲等團之一。這個團的團長叫楊俊生,平型關負過重傷,狂得很。楊勇有一次批評,我們有些同志,動不動愛說“老子天下第一縱”、“老子天下第一旅”、“老子天下第一團”如何如何……這裏面的“老子天下第一團”,說的就是楊俊生。

不過楊俊生的確幹練,打清豐不但率先破城,而且繳了日軍的汽車——繳了汽車沒司機怎麽辦?老楊厲害,讓支前民兵拿繩子一輛一輛拉著走,愣讓他給拉回根據地了!

日後的楊俊生,是北京衛戍區政委、二炮司令員。

單單一個7團打一座縣城有點兒困難,實際上也有不少地方部隊助攻,比如四分區的政委張國華就親自帶隊來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