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旺不僅是一只象

導讀:林旺以象鼻噴水噴向自己的眼睛,表情細膩,似乎在享受著生命一刻最後的樂趣——此時,距離它和遠征軍並肩奮戰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將近六十年。

林旺,是一只亞洲象。

接觸到林旺,薩可以說在是從一個非常古怪的角度銓敘著,那就是——戰爭。

亞洲象以溫馴著稱,怎麽會和戰爭聯系起來了呢?雖然古代的時候有人動過用大象打仗的念頭,但在亞洲這種做法歷來是殺人三千自損一萬。這是因為馴服的亞洲象性情相當溫和,遇到戰陣往往不願沖向敵人,但一遭打擊就會本能地向主人靠攏——結果是踩死了大量自己人,弄得不可收拾。於是,用大象打仗這種事兒,終於沒有流行起來。

林旺,1960,在台北木柵動物園。

我注意到林旺,是在研究中國遠征軍在緬甸作戰歷史時。當時,我意外地發現雙方在戰鬥中都使用了大象。中國遠征軍敗退印度時有一個被打散的小軍官曾在當地人幫助下組織了一個遊擊隊,用大象掀日軍鐵軌。但大多數時候,雙方都僅僅使用大象運輸物資,因為它們的性格並不適於在前線作戰。這其中,日軍使用大象向前線運送給養的情況較多。

日軍大象的來源主要來自當地的木材公司,緬甸的木材公司一直使用大象搬運貴重的熱帶硬木。林旺,就是這種情況下被日軍征用的一頭亞洲象。所以,它最初也不能算是一頭野生大象,從階級屬性來說,應該算是“印緬木材公司”的一名林業工人。

根據台灣方面的記載,大象林旺是在緬甸作戰中和12頭夥伴一起被中國遠征軍俘虜的,但是記錄的語焉不詳——這幾乎是台灣文獻談抗戰歷史時經常出現的問題,甚至一些非常精美的圖書,也不肯用心去考證一下史料,其原因很讓人迷惘。

緬甸日軍的大象運輸隊

其實,林旺的歸漢,是可以查到具體情節的。它應該是原服務於日軍第18師團,在胡康河谷作戰中,為中國遠征軍新1軍所部俘虜。林旺當俘虜可不是丟人的事情,確切地說,遠征軍是救了老象一命!

當時的日軍第18師團,在胡康河谷節節設防,阻擊東歸心切的中國遠征軍,但無論兵器還是後勤都無法與美械化的中國新1軍、新6軍對抗,被打得不斷敗退。18師團的後方基地孟拱到前線僅僅依托一條簡易公路進行補給。由於日軍機械化程度不高,公路又不斷被中美空軍炸斷,能夠在林中小徑行進的大象就成了重要的運輸工具。

在日軍中,林旺們的日子可不好過。按照日軍18師團輜重兵部隊的報告,由於道路崎嶇艱險,使用大象運輸,負重能力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大,一頭只能背負250-300公斤的物資,時速5公裏。與中國軍隊在拉加蘇、李家寨等地對抗時,運輸兵要翻越險峻的萬塔格山,大象是人背肩扛以外唯一的運輸工具,一次到前線往返要兩天的時間。由於戰局對日軍日益嚴峻,日軍往往強行讓大象背負500公斤以上的物資,結果許多大象很快出現“鞍傷”不能使用,到中國軍隊進攻孟關的時候,在前線的大象已經從將近100頭減少到了十幾頭。

但是,那麽大的象怎麽會落到中國軍隊手裏呢?難道日本人不能騎著或者趕著大象逃跑麽?

根據現有材料,林旺的被俘,很可能發生在著名的西通切路戰之後。西通切路戰是孟拱戰役的一部分。1944年5月,日軍第18師團為了遮護孟拱基地,在其以西的加邁、卡盟等地據險死守。中國軍隊突出奇兵,以112團團長陳鳴人率部,人手一口砍刀,從渺無人煙的林莽中強行穿插六天六夜,成功鉆入敵軍後方,突然搶占加邁與孟拱的樞紐西通,切斷日軍補給線,一舉將18師團主力納入中國遠征軍的大包圍圈之中。這一戰,包圍圈內外的日軍發瘋一樣猛攻西通,卻在陳鳴人手下伏屍累累,不得寸進。被圍日軍糧彈皆無,在中國軍隊四面攻擊下完全被打散,中國軍隊乘勢拿下緬北重鎮孟拱。

公路被毀,日軍大象部隊徒涉河流。

新1軍俘虜日軍的大象輜重隊,照片題名注明是在孟拱戰役中。

這一仗打斷了這個“叢林戰之王師團”的脊梁骨,僅僅被打散後餓死的日軍傷病員,就有兩千多名。日軍師團部是依靠工兵在樹叢中用斧頭和砍刀勉強打開一條“伐開路”才得脫身逃脫的,師團長田中新一幾乎是赤手空拳逃了出來。這條“伐開路”窄處僅有一人寬,大象根本無法通過。面對進軍神速的中國遠征軍,日軍只得丟棄了林旺等大象逃走。何鐵華、孫克剛所編《印緬遠征畫史》中,有一張照片反映了這批大象被俘的場面,不知道林旺當時是不是在畫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