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鐘雙制?

蔣大少在張園住了好些天,上上下下的人全都見過,就連宋舉人和方青,他也厚著臉皮混熟了,當然,對於他此行京城的目的並沒有太大幫助。從前有父親在,壓根沒想過要這麽早接手家業的他,在這短短半年中已經飛速成長了起來,但性格能成長,能力卻沒那麽快。

所以,張壽晾著他,他卻找不到太好的辦法。更何況最近張琛等人也還焦頭爛額,朱二他也找不到——趙國公府的門檻可比張園要高多了。難得能夠遇到心情很好的吳氏給他出了這麽個主意,雖說他也不確定那是否好主意,但還是在張壽面前大誇特誇吳氏的匠心獨運。

吳氏只被人外人奉承過什麽賢良淑德,賢母難得,平生何嘗被人誇獎過有眼光有想法,此時高興歸高興,但看到張壽那錯愕的模樣,她又不禁有些惴惴然。可正當她輕輕咳嗽一聲,不大自然地說我只不過隨口提提而已時,卻發現張壽突然就笑了。

“娘其實說得沒錯,水力既然可以灌溉農田,可以磨面,那麽用來推動織布機,自然絕對是可行的。只不過,滄州曾經那場動亂就是因為很多人或失業,或無人收棉紗而生活無著,一旦用上了水力織布機,效率固然倍增,但恐怕沒有工作的人卻會更多。”

見吳氏頓時嚇了一跳,而蔣大少則是趕緊想要開口解釋,張壽就沖著兩人打了個手勢,隨即若無其事地說:“但是,機器代替人力,原本就是大勢所趨,斷然不可能因噎廢食。只不過,水力織布機要面世還得需要時間,所以我們現在不妨先未雨綢繆。”

“這倒也是,我聽說從前棉花剛剛引種的時候,還有人用手搓棉線呢,就連麻繩也是,現在有了各式各樣的機器,確實是容易多了。”吳氏連忙點了點頭。

她看出蔣大少仿佛有話要和張壽說,當即找了個借口說去廚房瞧瞧,就先出去了。她這一走,蔣大少就趕緊賠笑解釋道:“我就是在門口和安人遇上,於是隨口說起滄州的紡織……”

“我娘閑來無事,我本來就請她出面經管過織染坊,圖一個解乏而已,她給你出的這主意也沒有什麽問題,只是還要等等。”張壽說著就站起身來,因笑道,“你到我家裏住了這麽久,就算是走馬觀花,也應該看去了不少東西,但工坊那邊,你應該還沒去過吧?”

蔣大少登時心裏咯噔一下。如果說張園有什麽他沒能涉足的“禁地”的話,那麽就是傳說中根據張壽的圖紙做出新式紡車和新式織機,從而讓效率陡增的那座秘密工坊了。這些天來他別說去悄悄尋訪那地方究竟在哪兒,甚至連探問都不敢。

他就怕一個不好惹怒了張壽,到時候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此時此刻張壽都問了,他只能幹笑道:“我只是聽聞張博士家中有名匠坐鎮,卻還無緣得見……”

“說是名匠,不免有些誇張,畢竟關秋思路不拘一格固然沒錯,但手藝還遠遠比不上那些有名的大匠人。但如今我還招了一批手藝不錯的年輕匠人幫他做事,在他的帶頭啟發下,一群人全都在絞盡腦汁做一些新奇的東西,前不久正好剛有了收獲。走吧,我帶你去看看。”

蔣大少頓時喜出望外。他做夢都沒想到,今天不過是巧遇吳氏這麽搭訕了兩句,張壽竟然就願意帶他去那座建造在張園中的神秘工坊!於是,他立刻連聲答應,等跟著出門時,方才好奇地探問,得知新式紡機和織機中,確實都有那個關秋的關鍵貢獻,他更是贊口不絕。

“張博士還說不是名匠,這等匠人,那簡直是人才難求,也不知道下了多少鉆研的苦功夫才有這本事。哪裏像現在那些成天就只知道照著圖樣做的工匠,一點腦子都不用……”

蔣大少拼命吹捧著那位張壽肯定很看重的功臣,痛批年輕學徒心思不定,老匠人頑固守舊……總之是挖空心思試圖投其所好。當最終來到了一座並不起眼的院子跟前時,他方才恍然驚覺,這理應守備森嚴的地方竟然沒什麽人!

可越是這樣,他越是懷疑內松外緊,隨著張壽進了院子時,他看樹前樹後,圍墻邊上的陰影,就本能覺著都有人潛伏在那兒,時刻防備外人侵入。

當他看到有一個面上猶帶稚氣衣衫上赫然還帶著油汙的的少年匆匆出來時,心裏忍不住想,那位張壽很賞識的名匠還真是架子天大,看到主人親自過來,都只打發個學徒來迎接。

然而,等聽到來人對張壽的稱呼時,他就一下子傻眼了。

“張大哥,你怎麽來了!是來看那座鐘的嗎?我雖說改進過了,但還是有一點問題……如果能有你說的西洋匠人做的鐘來做對比就好了,否則我只能靠那塊太祖皇帝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