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歪打正著

之前對光祿寺開刀,拿掉了一大批官員,又對禦膳房進行了大清洗之後,遴選了一批禦廚在宮中供職,皇帝對各宮原有的小廚房也進行了調整。原先因為光祿寺堅持所謂舊制,除卻清寧宮的兩個是宮外請來的真正廚子,其余的都是內侍宮人充當。

而改制之後,每日四個禦廚輪番入值乾清宮,其余各宮妃嬪那邊也因此得益,全都能按著水牌點菜,乾清宮小廚房一道派人送。而除此之外,因為太子在慈慶宮讀書,皇帝直接撥了兩個禦廚過來,甚至還在朱瑩的建議下,采用了一張據說有助於太子長高長壯的食譜。

朱瑩雖說振振有詞地對皇帝說,這是自家大哥朱廷芳當年用過的,如今人有這樣強健的體魄,全都歸功於此。但實則卻是打著大哥的旗號,賣著張壽的食譜……很明顯,那些羊乳、水牛奶之類,以及各色新鮮蔬菜以及高蛋白食物,全都是張壽特意添加進去的。

三皇子往日對於飲食不挑剔,也一貫不浪費,可今天哪怕食盒中的飯菜葷素搭配,色香味美俱全,他卻一丁點都吃不下去。不但是他,往日覺得慈慶宮夥食好,每次都是風卷殘雲的東宮侍讀們,也都對美味可口的食物提不起任何胃口。

朱廷芳遇刺,行刺的人還是大皇子的護衛,這事兒會不會掀起一場巨大的風波?會不會波及到一向安靜祥和的慈慶宮?

當眾人瞥見張壽撂下食盒,慢條斯理地用帕子擦了嘴和手,隨即起身往外走時,有人頓時忍不住想要開口。可搶在他們前面的,卻是一貫穩重的三皇子:“老師,我能不能親自去探望一下朱大公子?”

張壽愕然轉頭,見三皇子正竭力坦坦蕩蕩地看著他,他就笑道:“我從前聽說過某朝某代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說是皇帝輕易不出宮,更輕易不造訪臣子的府邸,就連臣子生病,那也只是送藥,而不是親自去。一旦皇帝親自探病,那麽臣子就是沒病到快死的地步……”

“卻也只好死了。”

見三皇子聽著登時大吃一驚,其他人則是面面相覷,張壽這才淡淡地說:“當然這只是傳說。楚公公既然已經說了,朱大公子逢兇化吉,那麽多半沒什麽損傷,就算有,也肯定沒有大礙。太子殿下親自前去探望,反而會讓人以訛傳訛,說不定有人就要在外頭咒他快死了。”

“更何況,事情沒有水落石出之前,事涉大皇子身邊的護衛,本來就容易引人猜測,太子殿下這一去,那猜測就更沒邊了。我知道太子殿下不但關心朱大公子,還很擔心四皇子。畢竟,四皇子是在外城。但你知道外城公學附近屯駐了南城兵馬司的多少兵馬?”

“而且,你知道有多少陸家護衛就直接住在公學之中?你知道有多少禦前近侍或明或暗地在附近巡弋?那邊即便不說是固若金湯,卻也差不了太多。”

“之前四皇子對我說,他想要以身作餌釣出某些心懷叵測之人,我笑話他實在是想多了,得是多傻的人,才會在這種時候飛蛾撲火?雖說我還是低估了某些人的愚蠢,但在朱大公子遭到行刺之後,四皇子周遭五十步之內,大概都沒有可疑人能夠靠近。”

“所以說,太子殿下只管放寬心繼續課業。其他人也是一樣,這不是你們該關心的事,把心思放在讀書上。就是我,這會兒出宮也不會去探望朱大公子。”

說到這裏,張壽就莞爾一笑:“你們看,我都不怕人說我不管未來大舅哥的死活,你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他當初能夠在滿京城都說他已經戰死又或者失蹤之後凱旋,這次面對跳梁小醜,又怎會有事?”

楚寬見張壽從容拱手行禮過後飄然而去,留下滿堂面色不一的學生,他暗嘆皇帝確實沒有選錯老師,有些話只有張壽敢說,可他卻默不作聲,只是悄悄準備將三皇子一口沒動過的飲食先撤下去讓人重做。可他那手才剛接觸到湯碗,卻被三皇子伸手攔住了。

“楚公公,勞煩你幫我和大家把飯菜還有湯撤下去熱一熱,再對小廚房說一聲辛苦。”三皇子歉然地對楚寬點了點頭,隨即就對著一群侍讀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這頓午飯大家哪怕吃完之後會遲一些,也不可浪費。”

張壽很確信,最初的關心則亂之後,三皇子肯定能很快恢復過來。而他自己也並不像嘴上說得那樣,絲毫不擔心朱廷芳的安危。

那畢竟是朱瑩最親近的大哥,婚期也早就定了,那竟是五天後便要成婚的新郎官,萬一出點岔子就麻煩大了。畢竟,他和朱瑩的婚期可就緊跟在後頭,只差了不到半個月。

於是,在馬車抵達公學之後,他下車時就吩咐阿六去探聽一下朱廷芳如今在何處,然後代表他去探望一下——他自己是不去,但阿六過去一趟,這不是很正常嗎?當然,他還給阿六布置了一個對於少年來說稱得上相當高難度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