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千年迷航 第四十五章 病毒

我們都挺意外,沒想到會是個日本人,心中一時間反而平靜下來。

咱們中國人和日本人是世代的仇家,千年前就開始結怨,明朝時期,習慣稱之為東瀛倭寇,其實論起原因來,無外乎一個,那就是土地。日本地處東南,土地稀少,被稱之為島國,加之地震頻繁,天災不斷,自然而然的便想挪個地方。

靠北有朝鮮,靠西是中國,靠東則到了美洲,日本人想要土地,當然不會去跟白人爭土地。一是爭不過,二來文化不同,爭過來也不好發展。相對來講,日本的文化起源於中國,首先文化就有很多相通之處,再者,中華地大物博,人文鼎盛,地理位置和日本相近,因此日本要想擴展土地,除了朝鮮外,中國便是最理想的選擇,因為如此,才會千百年來爭鬥不斷。

光是地理位置上,咱們就注定了是日本人垂涎的肥肉。

其實換個角度想,若我們身處日本人的環境,恐怕也會千方百計的想搬家,這點兒無可厚非,雖說如此,但再想想我們的領邦,地域惡劣的國家比比皆是,為什麽人家就能和睦相處,而小日本非得跟我們較勁兒?

這點細細分析起來就不太好說了,世仇是肯定的。我以前做生意,有個客戶是南京人,據他講,南京那邊,日本人不敢待著,南京人特別熱情,友好接待外國來賓,盡顯大國包容之態。但只要遇到日本人,就什麽風範都不會顧了,日本人在那邊兒都不敢開口說話的。因為南京大屠殺,所以南京人的世仇更深。

我們這一行人,雖說大部分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但思想裏還是有些抵觸情緒,鯉魚就更不客氣了,說“晦氣,老子最討厭小鬼子,遇見他們準沒好事兒。”

我也對研究這個日本人的屍體沒什麽興趣,說道“愛怎麽死怎麽死,沒工夫擱這兒浪費,幹正事吧。”我這人就是低俗,與國際接軌的道理我也懂,不過我就是不喜歡日本人,這要是其它國家的,我可能還會研究研究他是怎麽死的,現在卻一點兒不想在他身上浪費時間。

林教授幾個沒什麽仇視神態,倒是豆腐和鯉魚顯得尤為激動,一聽我說完,豆腐就道“老陳說的對,別跟這兒浪費時間了。”

吳思冬皺了皺眉,說“你們的眼光不能這麽狹隘,已經是現代社會了,國家和民族之間,要講究互通,難道你們都不用日本產品?”

豆腐聞言,點頭說“我只看日本的男女動作片,其余的不用,他們也就這個做的比咱們好。”

吳思冬被氣的夠嗆,擺出一副不想理我們的模樣,其實豆腐這話還真冤枉日本人了,他們在某些方面確實做得比咱們要好,倒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不過世仇嘛,就是如此,有了世仇,看人就渾身不順眼。我們商議完畢,決定不理會這具屍體,管他當時出了什麽事情,都與我們無關,我們只需要快點兒找到材料離開就行了。

誰知就在這時,一直專心觀察屍體的吳思冬忽然說道“這屍體屁股下面壓著東西……”說著,他將那東西摸了出來,眾人一看,赫然又是豆腐之前找到的那種東西。

難道裏面又是什麽稀奇古怪的粉末?

吳思冬很看不起我們這幾個糾結於世仇,不知道與時俱進的家夥,因此也不搭理我們,自顧自拆開了一層又一層的塑料。

由於這地方吹不到風,因此裏面的粉末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有點兒像燃燒過後的煙灰。

根據這個日本人所穿的衣服來看,他死亡的時間應該不出三年,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屍身變成了一種強硬如石的狀態,並沒有腐爛。豆腐忽然推測說“會不會跟這些粉末有關。”

阿英嚇的一大跳,說“那我們之前被這些粉末沾上了,該咋辦啊。”

我讓他們別瞎猜,八字兒沒一撇的事情,亂想只會引發恐慌。那粉末被層層包裹起來,要麽是有毒,要麽就是很重要。如果說有毒,那麽鯉魚和阿英不可能還活蹦亂跳,我覺得第一種可能性要大一些。或許,這些粉末,有著極其特殊的作用。

由於這個插曲,眾人重新升起了對這具屍體的興趣,林教授將屍身搜了一b遍,從中摸出了一個筆記本,翻開一看,是密密麻麻的日文,他顯然看的懂,推了推眼鏡兒,一頁一頁的往下看,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

我瞧著情況,他顯然是有所發現,一時也不敢打擾,眾人等在一邊,足足半個多小時,林教授才翻完整個筆記本,並且將筆記本上的內容進行梳理後,講述給了我們。

原來,這個日本人是個醫學家,專注於病毒研究,不知道從哪兒打聽到了一個消息,據說這個船葬場的下面,有一艘抗日戰爭時期秘密撤退的軍船。那艘船上,搭乘著的是當時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隊的一些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