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冒牌世子爺18皇帝召見

皇帝叫人將奏折拿上來,打開慢慢看,開口道:“眾位愛卿對此事可有耳聞?宣國公可有錯?”

眾臣聞弦歌知雅意,立馬明白皇上不喜宣國公。

文官說道:“皇上,臣以為,宣國公府抱錯子嗣之事鬧得滿城風雨,有損勛貴世家和官員乃至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是宣國公之錯。但宣國公世子也當私下處理事情,不該令百姓多加猜疑。”

武官說道:“皇上,無論宣國公世子還銀子之事有沒有誤會,宣國公連一府之事都處理不妥,連子孫血脈都分辨不清,理應嚴懲。

倒是宣國公世子,臣以為他沒錯,他日後只是一介平民,若宣國公存心欺壓,他毫無反抗之力,當然要利用人心保住全家,臣覺得他如此行為聰明得很。”

皇上,臣聽聞宣國公世子騎射之術極好,又忠孝兩全,好兒郎當上戰場保家衛國,此子乃可造之材!”

文官又說:“皇上,無論如何,宣國公的世子之位都不該旁落,聽聞他在公堂上請求將戶籍遷到親生父母家中,臣以為應當如此。”

之後還有指責福喜不回宣國公府是不孝的,當然也有人反駁說抱錯孩子的真相不明,陶李氏嫌疑很大,母不慈,子女為何要回?

但也因為真相無從查證,關於陶李氏是否有罪無法定論,只可以確定宣國公府的主子禦下不嚴,下人辦事不利,這仍舊是主子之錯。

最後當然是又繞回宣國公身上,反正他府裏出任何問題,都是他的錯。至於陶睿和福喜,眾官員都覺得不重要,不必太在意,焦點一直都在宣國公身上。

皇帝聽他們把該說的都說了,合上奏折道:“如眾愛卿所言,宣國公治家一塌糊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朝廷官員若做不到齊家,如何能報效朝廷?

令宣國公降為宣謹侯,日後謹言慎行,其爵位降等世襲。”

這懲罰可夠狠的,本來下一代也是國公爺,如今變成伯爺了。若還是個閑散伯爺,那在京城可真就算不上人物了。宣國公府如今還被皇上不喜,除非那陶斌當真有大才,否則沒落是肯定的了。

等退朝了眾臣才想起來,皇上怎麽沒提世子之位呢?好像抱錯的事剛曝光,宣國公就上折子請求改立陶斌為世子了,皇上難道有別的想法?

簡單一件事,惹來眾臣許多猜測。實際上皇帝只是欣賞陶睿,給了他解決事情的時間。要知道陶睿做的那些事,若沒了世子之位不一定能做成。

皇帝在批奏折勞累休息時,想起來就問問:“那個陶睿可又做了什麽?”

高全忙說:“皇上,今日陶世子約見了不少朋友,在飲酒作樂之余,似乎在打聽科舉與武舉如何參考,還……打聽了如何用銀子買秀才的功名。”

皇帝笑起來,“買個功名。似乎秀才功名價值不菲,有銀子都不一定能買到?”

“是。”高全也笑,朝廷裏這些事情,皇上都門清,“不過如今陶世子還是世子,興許有人願意給他這個面子,他還有好友幫忙,齊禦史的獨子便與陶世子是好友。”

皇帝琢磨了一下陶睿的想法,片刻後說道:“進可攻,退可守。利用最後的機會將一切打點好,將來若無人招惹他,他也許平淡幸福,若有人招惹他,他還可以考更高的功名,入朝為官。聽說他才華身手都不錯,就不知他是真能考上還是盲目自信了。”

皇帝素來喜愛聰明人,尤其是聰明的年輕人,那意味著前途無限,頭腦清晰,在很多問題上都能給人帶來新的思路,巨大的驚喜。且他還沒遇到過像陶睿這般十七歲就文武雙全、寵辱不驚的少年,不自覺便起了愛才之心。

他還真給猜中了,陶睿就是這麽想的。穿越那麽多世界,做過皇帝、統治過末世,連星際時代都統一了,他很難有什麽強烈的事業心。畢竟在這拼到皇帝也找不到新鮮感,還會很繁忙。

沒有任務需要,也沒有新鮮感,他對加官進爵這種事根本就沒動力,反而挺想到處旅遊,把這個世界好好看看的。

但想做什麽事都不能忽略環境,若他只是一介平民,那宣國公府和秦家來找麻煩就會真的很麻煩。他想去各個城鎮州府,也未必能拿到路引,倒黴點在外卷進是非還很容易被炮灰。有功名才能有保障,且見官還能不跪。

就是他以前沒考過,沒什麽經驗。只是聽說秀才是可以買的,買到能直接考舉人,這才打聽打聽,原主那麽多紈絝朋友,有不少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仍舊願意和他一塊兒玩。這些人脈做大事做不了,買個秀才竟然很容易。

尤其是陶睿如今手握十萬兩。競拍也能被他拍到啊!

那些紈絝見了他都極熱情,他們手頭可沒太多銀子,要是陶睿大方點,每次約他們都請客,他們絕對隨叫隨到。最關鍵的是陶睿還會玩,從來不掃興,如今又多了個文武雙全的名聲,他們和他一塊兒玩都覺得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