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秦炅帶著人把田地均分成小塊兒,讓每家每戶來抽簽。都是新開出來的田地,不存在哪塊兒肥哪塊兒瘦。

秦家祖上傳下來有個默認的觀念,生十個孩子不如培養一個出息的,所以秦家族人每家每戶人口都不多。孩子生下來就傾盡全力培養,只要孩子聰明,自己家不行還有家族呢。

因此,不算老人,一對夫妻有三個孩子,在秦家都算多的。

所以,分地的時候平均分配下來,每家都不算多吃虧。再有剩下的一些邊邊角角小塊兒的地,家裏人口多的就多分一點給它們,也算另外一種平均了。

地整出來分好,天氣也轉暖了,紅薯土豆在溫暖的屋子裏,慢慢發芽,澆水後就可以下種了。

在秦林一家人的指導下,今年地裏先種紅薯和土豆。

秦林去找秦炅,“咱們開出來的地不肥,種出來的糧食估計不太好。”

“那怎麽辦?這個節骨眼兒,我們現在上哪兒弄肥料去?”

“簡單,山上多的是腐土,挑下來和地裏翻過的土混一混,勉強頂些事兒,我每年都這樣弄。不過最好的還是農家肥。”

“農家肥今年咱們沒有,聽你的,現在只能去弄腐土。”

秦炅拍板,立即招呼青壯年去山上弄腐土,女人和半大孩子也跟著去幫忙。上下齊心,清明之前,總算把紅薯和土豆種下地。

清明節,祭祀祖先的時候。

往年在寶山縣的時候,祭祀祖先都是在祠堂裏面舉行。今年搬遷到秦家寨,祖宗的牌位都帶過來了,一樣舉行祭祀禮。

讓秦家至今享受她的余澤那位祖宗,她的墳墓就在後山上。

對的,這位祖宗是個女人,祖傳留下來的筆記說她喜歡黑色,所以秦家人衣箱裏都有一件黑色的衣服,備著這個時候用。

這也是秦家族人在見識過秦清的早慧之後,認定秦清和那位祖宗有相當多的共同之處,認定秦清是最有可能把秦家帶到下一個輝煌的人。

清明節一早,夏月給女兒換了一身黑綢子做的薄棉襖,紮了個哪吒頭,小揪揪上綁了紅頭繩,襯得長著一張清冷臉蛋兒的小丫頭多了一些鮮活氣。

“快出去吧,你秦炅爺爺們在院子裏等著。”

“嗯。”

秦清走出門,秦炅穿著一身黑綢的長袍等著她,看到她出來,上前牽著她的手,往秦家祖墳去。

他們兩人往前走,身後跟著越來越多的身穿黑色衣褲的族人,大家穿的整齊體面,自覺地排成幾列,男人女人混合著排成一隊,未滿是十八歲的孩子和少年少女們單獨排一起,大孩子牽著小孩子。

秦林常年守在秦家寨,往年只有他們一家拜祭,今年他是司禮之人。

“時惟己亥年二月二十八,時值清明,吾秦氏族人恭集祖塋,共同祭祀功德高祖,恭請先祖享用肴饌果蔬……”

一段祝詞之後,秦炅莊重地念了一遍秦氏祖訓,隨後上香禱告。

秦林遞了三支香到秦清手裏,秦清手執清香,三鞠躬後遞給秦林。

秦清上香後讓出位置,秦氏族人無論男女老幼,挨個兒上前磕頭祭祖。

簡單又莊重的祭祖結束後,秦家人還是要為三餐奔忙。大家此時心裏最記掛的是剛種下地的糧食。

腐土裏面的水分有限,清明這個節令連一滴雨都沒下,地裏下種後,就要想辦法給澆水,秦家人開始打山上水潭的主意。

水潭在秦家寨後面的左峰山上。右峰山上有條小溪,水流太小,暫時沒什麽用。

想上山的女人們,吃了早飯,背著背篼,吆喝著聚集在一起,跟在男人後面上山。

夏月今天也去了,現在正是野菜生長的季節,清清喜歡吃蕨菜,切碎的蕨菜放油和幹鹽菜炒一炒,小丫頭能多吃半碗飯。

開春之後雖然一直沒下雨,但山林裏植被還算茂盛,腐土還算濕潤,林間也有一些小蘑菇冒出來,撿回去無論是燉還是清炒,都美味得很。

一行人一路掃蕩著到了水潭邊上。這個水潭還是挺大的,山上有兩條小溪匯聚到這個水潭裏。水潭靠近懸崖的地方有個缺口,水位高出缺口後,水流就化作瀑布飛流直下,這就是秦清在河邊看到的景象。

“我看咱們也不用把口子堵住,等咱們挖好水溝,往山下放水,水潭的水位自然就下去了。”

“那咱們先開工,挖一條水溝出來。”

秦浩和幾個半大少年躍躍欲試,“我們先下去摸摸有沒有魚。”

秦炅罵道,“自己用手摸一摸,水冷的刺骨,有命下去我看你們有命上來不?誰今天敢下水,我打斷他的腿!”

秦浩訕笑,“我們就是說說嘛。”

秦炅瞪眼,“說說也不行。”

秦浩這個小子,爸媽早死,一個半大小子帶著妹妹秦瀾長這麽大,原以為是個靠譜的,沒想到也有欠打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