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地頭被大雨泡了一個多月, 就算雨停了暫時也不能種糧食,大家也不能閑著,秦家的女人們背著背篼往山上去, 雨後的山林,肯定少不了各種蘑菇。

男人們也和秦森一樣記掛水潭裏的魚,提著水桶,扛著漁網就上山了。

山上水潭的水位恢復到他們剛來秦家寨的時候,兩條幹涸的溪流重新奔流起來, 靠山崖的缺口方向, 潭水飛流而下,一道瀑布懸掛在懸崖上。

“壞了, 魚肯定從瀑布飛下山,跑河裏去了。”

“這麽高的山, 魚飛下去還不摔死了?”

“先別急,咱們撈一下再說。”

幾個男人配合著把漁網撒下去, 收網的時候還有點拖不動。

“哎, 漁網真沉, 魚肯定還在。”

“都來幫忙,大家搭把手。”

“來了, 來了。”

幾個人把漁網拖起來,大魚小魚都有, 幾個人挑了兩桶大魚上來,小魚全部丟進潭水裏,等長大再來。

“走,咱們下山, 今天中午燒魚吃。”

路上碰到撿蘑菇的女人和孩子, 小孩兒們都跑過來圍觀, “魚可真肥啊!”

兩大桶魚弄進寨子裏,路過的人都要問一句,秦浩和秦洋幾個挨家挨戶地送魚。秦浩給秦清家送來一條兩斤多點的草魚。

“桶裏還有兩條巴掌大的鯽魚,少族長你要這個也可以換。”

秦清看了一眼,“鯽魚給爺爺奶奶們熬湯補身體吧。”

“行勒!”

這一場連綿一個多月的大雨,把土地變成一個稀泥潭,小孩兒一腳踩進去,腿都拔不出來。

秦清跟著秦林、秦炅等人去地頭看過,沒有幾個月的大太陽,這地頭都進不了人,下半年這塊地頂不上什麽事兒了。

秦家寨的人每天上山都會路過地頭,大家心裏也知道,地頭種不了糧食,僅靠他們家裏的存糧,撐到明年夏收還是有點困難,畢竟還有這麽久。

於是,大家去山上找吃食的步伐就邁得更快,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齊出動,撿回家一筐又一筐的各種蘑菇,院子裏曬得滿滿當當。

秦清家後院的雜物間裏,幹蘑菇堆了大半間屋。

接連幾天大太陽,地頭被曬幹了一些,把地面上幹燥一些的泥土挖開,裏面還是稀泥。

“如果開春下雨就好了,就算地頭太濕不能種紅薯、土豆,我們還可以種稻谷。”

“你也真敢想,種稻谷要多少水?咱們就山上一個水潭!”

“對,要不是咱們少族長把阿黃制服了,連澆小麥地的水都沒有。”

“說起來還是咱們少族長厲害。”

不能種地,大家還能在邊角地方種點菜吧!南瓜、冬瓜這些飽肚子,種起來又不占地方。

這個辦法可以,大家抓緊時間,深秋的時候還可以收一些回來。

說幹就幹,回家就找南瓜種子,選了一些沒有積水的地方,都給種上。其他的青菜、白菜有空地的都沒放過。

秦家寨有存糧,遇到絕收,咬咬牙暫時也能度過,外面的日子卻沒那麽好過。

雙峰鎮地勢不高,連日大雨,山裏的小溪匯入河流,河水漫過河堤,鎮子被淹了一半,鎮子周圍的茅草房垮塌不在少數。

但稍微讓他們有點期盼的是,夏收的糧食全部在倉庫裏,再加上因為旱災、水災接連發生,地裏水窪窪的,難以種糧食,上面發了通知,公糧就不交了。

接到通知當天下午,家家戶戶都鬧著分糧食,自家的糧食還是要自己保管才放心。

長江下遊比雙峰鎮這邊更難,地勢低的地方已經變成一片澤國,即使洪水退去,也是一片荒蕪,大家望著艱難的景象,漫然四顧,不知該如何是好。

董大成家,董媽和男人商量給娘家送點糧食。

董媽擦著眼淚,“家裏的地全給淹了,前天我回去,我娘餓的皮包骨,還要強撐著去泥地頭挖泥鰍。”

董大成嘆氣,“你別哭,我爸媽死的早,丈母娘對我們家怎麽樣我心裏有數,能幫的肯定幫。”

董媽也知道男人是個有良心的,只是一想到娘家的慘狀,她就忍不住流淚。

“咱們家還有五十來斤玉米粒、三十斤紅薯、十斤小麥、十來斤土豆、三斤紅薯粉,另外還有幾斤黃豆這些雜糧。都是這些時間咱們存下來的,有些也是水災前秦家給北方送糧食給的謝禮。”

本來家裏還有一麻袋海貨的,董大成弄海貨方便,家裏的這一麻袋都給秦家送去了。

董大成想了想,“給丈母娘十斤玉米、二十斤紅薯,其他的你看著多少給一點。”

董媽點點頭,他們一家四口還要吃飯了,她會量力而行的。

“再過幾天,等路好走了,我找人弄的海貨應該也要送來了,到時候你給丈母娘家送一些。”

“行。”

北方秦家那邊,水災前收到了秦家寨送來的糧食,裏面還有幾十斤臘肉,也多虧了這些東西,讓他們能不餓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