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砰、砰、砰——寧香坐在床沿上,手裏緊緊捏著一面圓形鐵架鏡子,鏡子背面是半新的雙喜和鴛鴦印花,她看著鏡子中年輕的自己出神,任由心跳一下重過一下,一下快過一下。

就在十幾分鐘之前,她還是一縷殘存世間的無形幽魂,日日飄蕩在紙頁筆尖或而繡線桌角之間,無聲看著屬於別人的冷暖悲歡。

她以為自己的結局就是神魂湮滅,完全消失於世間,不留下一絲存在過的痕跡,結果沒想到漂泊那麽多年,意識陷入無盡黑暗之後再睜開眼,她竟然回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

圓形鏡子裏的她,是十九歲左右時候的樣子,臉蛋上還有尚未褪完的嬰兒肥,那是後來人所說的膠原蛋白。臉蛋上有幾分嫩氣,眉線、眼線和唇線都清晰如畫,擔得起“溫婉精致”四個字。

要不是她長得漂亮,性格溫柔可人,笑起來能甜透木湖鎮的風,更是十裏八鄉最嫻淑能幹的好姑娘,已經幹到了大工廠領導層的江見海,又怎麽會願意娶她這個鄉下的文盲小村姑?

回想前世,江見海娶她當繼妻的時候,已經在蘇城一個絲綢廠中幹到了副廠長的職位。因為他從小就上學讀書,在工廠裏又不斷學習進修,所以已經和鄉下人處在了不同層面上。

男人從來都比女人現實,只是不常袒露真實心聲罷了。江見海第一任妻子因病去世以後,他對於自己的第二任妻子要求並不低,一心想找個有文化有見識的,最好還能是城裏的姑娘。

當然,他首要的一個要求就是不考慮二婚的。

但江見海自己是二婚,不止結過一次婚,前妻去世後還留下了三個孩子。不少條件好的女孩子,對江見海本身的條件很滿意,但一聽到要給三個孩子當後媽,那瞬間就搖頭不幹了。

寧香也不是上趕著要給人當後媽的人,對江見海極其滿意的是她家裏人。

媒婆找上門後,她母親胡秀蓮每天在她耳邊嘮叨,說女人結了婚就是要養孩子的,養自己生的也是養,養別人生的也是養,男人有本事,婚後有依靠才是實實在在的。

寧香哪裏聽不出來,她父母是想給家裏找一個依靠。

七十年代的時候,工人是國家的領導階級,副廠長那是正兒八經的領導。嫁給這樣的人,家裏可以沾上許多光,不管出門在哪裏,都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不愁日子過不好。

況且,江見海在結婚之前剛被安排去外地考察學習,組織上已經說了,學習完一年,回來就升他為廠長,那可就是一把手了。

寧香一輩子沒為自己活過,讀書讀到二年級便被迫輟學帶弟弟妹妹,沒日沒夜做繡活掙錢養家,連這場婚姻,也單純是為了讓家裏日子好過,給家裏找一個可以沾光且依靠的對象。

她和江見海算是相親認識的,江見海對於和她的相親並不積極,因為他心底裏不想再娶一個鄉下文盲女人。之前他也看過幾個鄉下的,別人都願意嫁給他,但他自己不願意。

他之所以會應下和寧香的婚事,自然是發現自己給三個孩子找媽實在不容易,條件好的他找不到,而條件不行的他又看不上。在所有條件不好的當中,寧香算是最突出的一個。

寧香長得漂亮,典型的江南水鄉長大的溫婉女孩子。她眉眼五官很精致,笑起來有一種叫人心裏生甜的感覺,雖然只會說些大白粗話,但是是十裏八鄉公認的能幹加溫婉賢淑。

寧香這樣的性情,給他的三個孩子當後媽,自然不會虧待了孩子們。他轉念想想,自己不單單是找老婆,還是給三個孩子找媽,綜合權衡下來,最後就應了這一門婚事。

自古以來後媽就和“惡毒”“壞”這些詞分不開,寧香從沒天真地以為給人當後媽是件容易的事情。婚後的雞飛狗跳也證明了這一點,江家的三個孩子很排斥她,把她當敵人。

婚後的後半生,寧香人生的全部內容就是——幫襯娘家,用耐心和真心去獲得三個繼子繼女的認可,當個好後媽,孝敬刁鉆刻薄的婆婆,在婆婆去世以後,帶繼子繼女進城伺候江見海。

她奉獻一生,換來的是什麽呢?

是成才的弟弟妹妹在言辭間流露出的瞧不起,是江見海對她如對保姆似的“愛”,是繼子繼女被她養大成才後也未叫過她一聲媽,是江見海去世後,繼子繼女把他和他們的親媽合葬,是人生的盡頭她躺在空屋裏,聽著屋外簌簌的雪聲,孤冷地咽下最後一口氣。

她是被榨幹最後一絲“女性價值”後死的,唯一沒有被榨的“價值”,大約就是她一輩子都沒有生孩子。倒不是她不想生,只不過是為了家庭和諧和幸福,被迫放棄了而已。

而她被綁架著放棄的又何止是自己的生育權,她放棄的簡直是自己的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