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想得多 打華僑商店出來,趙秀雲就有點……

打華僑商店出來,趙秀雲就有點失心瘋.

先是各買五分錢一瓶的汽水喝,要換平常她指定只給孩子買。又去百貨大樓買新衣服,要知道,她平常都是扯布自己做衣服,買的多不劃算。

方海平時都穿軍裝,滿大街都是黃藍綠三色軍裝的人,本來是用不上什麽新衣服的。

但趙秀雲秉持著公平的原則,買了件最大號的老頭衫,大號和小號用的都是一張服裝票,可會過日子的婦女都知道,買大號的一件能裁成兩件用,省下好幾寸的布頭呢。

趙秀雲給自己買的是一件藍色的棉布襯衫,軟的,不像土布要洗好幾遍才不膈人,給女兒買的是小裙子,一人一件。

這年頭很少有人給孩子買新衣服,劃不來,都是大人改了給老大,老大改了給老二。苗苗穿的也多是姐姐的舊衣服,但每年趙秀雲還是給小的買一件,她自己就是做妹妹長大的,最知道,孩子不說是知道家裏窮,其實誰不想要新衣服?

滿打滿算,方海有五六年沒買過新衣服了,像他這樣在部隊的人,沒有媳婦管著,大老爺們又糙又摳,日子一向過得很湊合。反正大部分生活用品部隊都給發,用不著自己買,頂多就買塊肥皂、買管牙膏,以前連毛巾他都不用,用手蹭一蹭就行。

總之生活習慣不大好,本來就是男人紮堆的地方,說起來他還算講究的,像西北供水不便,澡堂子三四天才開一次,大家恨不得連口水都攢下來。

他怎麽沒動過叫老婆孩子隨軍的心?

那地方,真是太苦了,風一吹一嘴沙子,一年到頭連口帶綠的菜都吃不上,他哪裏好意思叫人去。

方海把袋子提手上,要說塑料袋也不好弄,也不知道上哪攢的一書包,出門了還記得帶上,比背著筐好使。

他兩手提得滿滿的,趙秀雲一手牽著一個女兒,忽然跺腳:“我真是傻了,應該晚點再來買的,現在提著多累啊。”

方海一提氣:“沒事,也不重。”

這是實話,就是看著有分量,大包小包的,實際上倒不怎麽重,哪比得上平常負重跑步的訓練,當兵的別的不說,都有一副好體格。

趙秀雲:“這麽多東西呢,怎麽不重。”

人有時候講的話,都是些細細碎碎沒多大意義的,夫妻倆叨叨來叨叨去,趙秀雲時不時喊孩子兩句,一家四口慢慢走到平安飯店。

一回生二回熟,算上方海生日那天來買蛋糕,趙秀雲已經是第三回 來了,可能是後頭兩回靠得太近,迎賓還認得她,多說一句:“同志今天還是買蛋糕嗎?”

趙秀雲:“今天吃飯,也吃蛋糕。”

禾兒嘴快,已經喊出來:“是我媽媽生日。”

趙秀雲只覺得赧然,在她跟觀念裏,自己是不該過生日的,這本來就是件奢侈又沒有意義的事,非要講得再實誠一點的話,就是不配。

大隊裏也就給男孩子過周歲,其它的都是不辦的。

她自己本來也不覺得生日是件要緊事,只是生禾兒的時候,婆婆好幾次都說些什麽買了鞭炮都不能放的話,趙秀雲才來氣,不僅每年都給孩子過,還會寫信提醒方海。

方海上道,只提過一回,人家第二年就會提前把禮物寄回來。

生日禮物,滿公社打聽打聽,都是新鮮事。

一是窮,二是沒有這規矩。

鄉裏人把規矩刻得死死的,連母雞不下蛋都能整出一套說法來,羅平那地方,建國前是五步一廟,十步一寺,封建迷信得嚇人,至今明面上大家都不提,私底下還是心照不宣的。

就拿她懷苗苗的時候來說,婆婆弄了燒符紙泡水,非要叫她喝,說能生男孩子。

簡直是無稽之談。

趙秀雲讀過點書,對這些當然嗤之以鼻,別人怎麽搞她是管不著,非要在她面前折騰來折騰去,連帶鼓搗孩子是萬萬不行。

她自打隨軍,覺得一切都好,空氣新鮮、陽光燦爛,不會下班了回到家,婆家娘家的人就在家門口蹲著。

這麽想著,對方海愈發和顏悅色起來。

方海對上她和善的目光,不由自主抖一下,尋思不應該啊,今天可是啥該挨罵的地方也沒有啊,笑著趕緊把菜單推過:“你們看著點,我吃啥都行。”

趙秀雲翻來翻去,點了幾個上次沒吃過的菜,難得來一次,老吃一樣的有什麽意思。

方海早就把上次吃過的忘得一幹二凈,孩子更是別指望,只知道肉和奶油蛋糕,一人拿著一個小風車,拼命吹著想讓它飛起來。

禾兒的飛得就勉強,苗苗的更是要死不死的樣子,吹一口動一下,死活轉不起來。

方海只好腮幫子鼓得足足的,用吃奶的力氣吹,他五官生得硬朗,尤其是眉骨挺闊,一看就不面善,但對著孩子的時候總是用著最大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