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接待 第一更

這次考察團帶隊的是泰國華僑黃印中, 他已經是海外第三代,四十左右的年紀, 家族在東南亞華僑裏很有一席之地,也許是在國外長大,中文的口音有些許別扭,但好歹是能代表發言的程度。

大部分人家,都不太說中文,而是說方言,尤以兩廣和福建人士居多。他們在國外也是同鄉的人碰面多, 外國人也會以為粵語等就是中國話。

外國到底是什麽樣的呢?

趙秀雲心裏滿是好奇。

就如同大家也很好奇中國的現狀一樣。

從機場出來,直接到平安飯店, 但凡是外賓,肯定住這裏。

趙秀雲還是頭回到樓上的住宿區,前幾天方海帶隊做安全檢查的時候, 回去還跟她說可豪華了。

今天一看果然是,連走廊都鋪著一層厚厚的地毯,落腳下去清晰無聲。

團內一位年紀大的老華僑說:“四十年了啊,還沒什麽變化。”

每一位團內人士的資料, 趙秀雲都背得清清楚楚的,腦子一下子浮現出來:劉和同,祖籍浙江……

不單是她,這次考察由外貿部、商業部等多個部門組成的接待小組負責, 馬上就有人說:“劉先生記憶力真好, 平安飯店多年來一直維持著當年的原貌。“

才打照面,那麽多人裏就叫得出名字,可見費心。

大家是一心一意想促成合作,神經都繃得緊緊的, 生怕哪裏出問題。

第一天沒有特別的活動,在飯店裏有一個簡單的歡迎會後就讓客人們好好休息,第二天才是重頭戲。

從這天起,方海就要在這陪吃陪住,二十四小時帶隊,畢竟安保是重中之重,也要警惕外來勢力想借此機會攪風攪雨。

趙秀雲沒什麽事情做,工作場合也說不了什麽話,只沖他笑笑做示意,回家看孩子。

天色已晚,禾兒帶妹妹在家,門窗緊閉,小黃在院子裏自己跑著玩。

聽見敲門的聲音姐妹倆都站起來,但沒有狗叫聲,那就是家裏人。

禾兒趕快把裏屋的門打開,說:“媽媽我們吃飯了!”

趙秀雲今天吃的工作餐,還別說,夥食不錯,下樓的時候給孩子們帶了蝴蝶酥,這會掏出來說:“吃吧,剛買的。”

禾兒現在不像小時候那樣饞,直接給妹妹,又很是好奇問道:“有很多外國人嗎?”

小孩子以為外國人都是金發碧眼,畢竟她也沒見過幾個。

趙秀雲進屋把外套脫下,說:“華僑是住在國外的中國人。”

哦,那就是大家長得都一樣。

苗苗咬著蝴蝶酥,剛出鍋的都脆得很,一只手伸出來接碎屑,忽然問道:“他們為什麽不住在自己家裏?”

小孩子也知道,中國才是家。

這個問題,趙秀雲沒法回答,只說:“我們不是滬市人,也住在滬市啊。”

於苗苗而言,老家真的太遙遠了,她來隨軍的時候才三歲,記憶早已經模糊,哪怕是禾兒,現在也只記得還有聯系的表哥和表姐,偶爾隱隱約約能說出一點小時候的事情 ,但也不多,要是等再大一點,她人生需要記住的東西更多,只怕提都不會提了。

趙秀雲每每思及此都很感慨,中國人重鄉土情,不管她從前在那裏過得是好是壞,想起來總是懷念的。

苗苗看不出媽媽的悵然,又說:“那爸爸不回來嗎?”

豈止是今天不回來,接下來的半個月都不回來。

趙秀雲打發有點失望的孩子們上床睡覺,自己燒水在院子裏搭的洗澡間裏洗澡——平常都是去澡堂,不過這個點肯定是關門了。

她洗完澡回房睡覺,手腳攤開,覺得這種整張床都是自己的感覺很久沒有,打個滾裹好被子,很快陷入沉睡。

另一邊,方海只在值班室合眼一會,天都沒亮就醒了。

按規定,外賓出門最少要有兩名安保人員隨同,劉老先生起得早,想出門溜達溜達。

方海也沒叫別人,自己帶人跟上。

一月的滬市,四五點的風大得很,外灘上只有打掃落葉的動靜,連輪船汽笛聲都沒有。

劉和同舉目四望,四十年前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舉家老少奔南洋,父母已逝,能落葉歸根的看來只有他了。

人上年紀,總是有許多感慨。

方海落後幾步,沒出聲打擾,一陣風吹過,他才忍不住說:“劉先生,風挺大的,要不去附近走走吧。”

這兒正是碼頭,年輕力壯的都快撐不住,更何況是到這個年紀。

劉和同咳嗽兩聲,問道:“這兒應該有家賣蔥油餅的小店,還在開嗎?”

別的不說,市裏有什麽好吃好喝的,方海是一清二楚,說:“還在開。”

就是給改成國營的窗口而已。

劉和同想這口想不知道多少年,說:“那請帶個路吧,一大早還辛苦你們出來陪我吹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