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很優秀

“鈣果,又稱歐李,是非常稀有的野生果品。

因為果子內富含能讓人體非常容易吸收的活性鈣,所以有鈣果的美稱。

此外,鈣果的果子內還富含鐵、鋅鉀等礦質元素,和俄羅國的大果沙棘、默哀國的藍莓一道並稱為世界三大珍惜保健水果。”

陳牧默默的拿出手機,搜索了一下鈣果的信息,看了介紹以後他心裏終於有底了,這顯然又是仙丹一樣的水果,種出來應該還是有銷路的。

X市的大領導領著省裏的領導和洛貝特先生,一邊聽著農民的講解,一邊彎下身體,查看鈣果的生長情況,非常專注。

陳牧在後頭遠遠的看著,他其實很理解他們這些人為什麽會這麽重視。

在很多的人觀念裏,治沙可能就是種樹,就是把沙漠徹底消除,感覺只要大量種樹,讓荒漠化的土地重新變回綠色,就成功了。

可這樣的觀念其實是有點偏頗的,因為治沙是一個很長時間的過程,想要把沙漠徹底消除,根本不可能,至少在十年、二十年內都不可能。

正因為治沙需要這麽長的時間,能夠堅持去做這件事情人畢竟是少數。

放在整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層面,想要治理好土地荒漠化的情況,則需要投入極其巨量的人力物力。

而這麽長時間的持續投入,耗費極大,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是沉重的負擔。

所以,最理想情況是和沙漠共存,可持續性的一點一點去進行治理。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國家對植樹造林的農民會進行補貼和扶持,鼓勵他們種樹。

同時,還對農民進行引導,讓他們在植樹造林的同時,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增加收入。

只有讓農民在植樹治沙這件事情上得到好處,他們才能堅持下去,國家也能更加從容。

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民在沙漠治理中得到好處,這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重大課題。

種肉蓯蓉,種大國沙棘,種大棗,種鎖陽、種鈣果……

這些全都是在植樹造林的同時,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辦法。

近年來,夏國政府大搞三北防護林工程,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聯和國環境規劃署大概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這兩年夏國獲得“地球衛士”這個榮譽稱號的個人或者集體非常多。

就比如夏國青年聯合會及其名譽主席周強,又比如億利集團王文彪,還有阿狸媽媽的“蚯蚓森林”……

這一次環境規劃署的大Boss來這裏,大概也是想實地參觀一下,看看夏國是不是在治沙上真的有那麽好的成績,聽聽夏國的治沙經驗。

領導和大Boss都在前面,所有人都緊跟著往前湊,希望能露把臉。

只有陳牧這種小土豆,才會在後面晃悠,觀察了一下後,逮著幾個走在後面的老鄉,巴巴的和人家聊起了天。

“大哥,你們這裏的地面上,怎麽這麽多的礫石啊?”

陳牧一邊給人家幾位老鄉發煙,一邊問:“難道種鈣果需要在地面上鋪這些礫石?”

他剛才觀察很久了,這些種鈣果的地上,全都是一塊塊淺色的石塊,似乎是因為種植鈣果特地鋪上去的,鈣果地之外就沒有。

那幾個老鄉接過陳牧的煙,對這個知情識趣的小夥子印象立即變得很好了,他們一邊點火抽煙,一邊笑著問道:“領導,沒下地幹過農活吧?”

他們看見陳牧胸前掛著的那個隨行的牌子,和領導們的都一樣,也吃不準他是什麽人,所以就把他叫領導了。

陳牧笑了笑,沒在意這個稱呼,倒是把注意力放到了農民們的話兒裏:“是,我小時候家裏環境還可以,沒怎麽幹過農活。”

其中一個老鄉對他道:“這些礫石是以前種西瓜的時候留下的。”

“西瓜?”

陳牧有點好奇的問:“種西瓜要鋪這種礫石?”

在他印象中,西瓜是藤生的植物,滿地長,一片翠綠,卻不知道居然要鋪礫石的。

那老鄉愜意的抽著煙,開始科普起來:“礫石鋪在地上,可以增加西瓜的晝夜溫差,有利於西瓜糖分的積累,同時由於地表覆蓋了礫石,能保持地裏的水分。西瓜喜肥水,加入礫石後這種環境尤其適宜於西瓜的生長,從而西瓜會長得更好。”

微微一頓,老鄉又說:“鄉裏的技術員還說哩,礫石會什麽慢慢風化哩,變成豐富的那個什麽微量元素滲進土壤裏,也能讓西瓜種出來更有營養。”

聽見這老鄉這麽一說,陳牧倒是有點聽明白了。

他之前也聽維族姑娘說過,地底下,礫石層是最重要的儲水層,把這些礫石鋪在地面上,大概有保水的作用,能減緩土地水分的蒸發。

那老鄉又說:“可惜這地了啊,種西瓜種久了地裏就有了病菌,廢了,西瓜是種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