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這件事情傳開以後

電話打到張涓涓那兒,把情況一說,張涓涓立即明白陳牧的意思了。

她想了想,說道:“按照正常情況下,我們向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專利以後,可以向其他需要受保護的國家提交一份申請,就可以了。我們是《黎巴公約》組織的成員國,申請專利並不難。《黎巴公約》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PCT條約的途徑進行補充申請,大概需要12-30個月的時間。”

“這麽久?”

陳牧有點訝異,這比他預想中所需的時間還要長。

張涓涓說:“時間不是重點,我覺得吧,牧雅研究院的許多專利技術,都是很有價值,貿然拿出去申請,如果不能快速變現,這其實有點浪費了。”

微微頓了頓,張涓涓又說:“而且,你們搞出來的東西,因為專利申請得太快太多,有些東西公家還沒來得及重視起來,他們的重點都在你們比較大的幾個技術上。

就譬如阿娜爾家裏那個廠子生產的農藥、營養劑這些,現在才剛在市面上銷了兩年,效果還不明顯。

可是如果時間久了,其他人會慢慢意識到這些農藥和營養劑的好處,公家也會重視起來。”

陳牧明白張涓涓的意思。

因為牧雅林業在育苗方面的偌大名聲,還有就是新品種水稻和溫室果蔬的技術,都屬於牧雅林業手裏的大件,業內的名聲大部分來自這裏。

可其實牧雅林業還有許多“小”技術,都非常具有價值。

主要是牧雅林業的專利申請非常快、非常多,因此這些技術來不及投產,所以都成了牧雅研究院的技術“儲備”。

陳牧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可是奈何手裏的錢不夠多,只能挑選其中有價值的先做。

他所認定的“有價值”的標準,其實只有兩點。

第一點是影響力比較大,這樣能讓牧雅林業更有名氣,從而匯聚更多的資金。

第二點則是能夠讓他獲得最多生機值的技術,這是陳牧的根本利益,最為重要。

相比起來,金錢反而是他最後考慮的。

雖然他缺錢,可在他的思維裏,思考事情的根本點和普通人不一樣。

他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都是生機值為先。

只要有生機值,只要有地圖,就算他手裏的東西全都沒有了,他也能從頭再來。

所以,即使國開投方面的變卦,讓溫室果蔬的項目會變慢,他也並不擔心。

因為他手裏有技術,不管什麽時候都可以以力破局。

現在,手裏的技術“儲備”越來越多,陳牧覺得可以適當的放一些無關緊要的出去,授權給別家來做,然後他可以從中收取授權的費用。

這是很多研究機構所做的事情,尤其在國外,很多大型的生物醫藥機構都是這樣做的。

張涓涓看見陳牧不說話,又建議道:“陳牧,還有一件事情我必須提醒你的,公家雖然現在對你們的許多技術還不夠重視,你現在拿到外面去授權或許沒有問題,可是我覺得就你們這樣下去……嗯,你們這個月的專利申請項目達到了十八項,這樣下去的話兒,你們遲早會全面進入公家的視線的,到時候如果公家發現你們有什麽重要的技術外流了,想要收回來……那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陳牧倒是沒想到這個,問道:“那你覺得我要怎麽做?”

張涓涓略一沉吟:“我聽阿娜爾說,你在公家中央空調方面還是認識一些人……最好找人問一下。”

陳牧想了想,點頭說:“好,那先這樣,我找人問一下再說。”

掛斷電話,陳牧獨自想了想。

他腦子裏首先蹦出來的人是發嗰衛高新科技司的黃私長,還有就是外交步的齊益農。

黃私長屬於老熟人,也比較對口,這件事情去問他應該不會錯。

不過因為之前蘇丹那一次的事情,陳牧和齊益農更熟,當初提起要把牧雅林業的新品種水稻技術、列入限制清單的也是齊益農,所以這事兒先問問他或許更好。

思索了一會兒後,陳牧決定先給齊益農打了個電話。

反正,能不能問出東西就再說,先和老熟人訴訴苦,了解一下情勢還是可以的。

而且齊益農是機關裏做事的人,應該知道機關裏的一些規矩,問齊益農要點建議還是可以的。

電話通了以後,陳牧也不客氣,直接就把自己的情況給說了。

他和齊益農已經很熟了,知道齊益農工作挺忙的,如果打電話過去寒暄,不太合適,所以有事說事最好。

至於搞關系這種事情,他幹得比較低調。

他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給齊益農寄點土特產,就是沙漠大米、藥材之類的。

只要不過分,齊益農也不會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