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軍事理論派

所謂研討會更像是一個大型吵架專場,一張長長的桌子,兩邊各坐十余人,首位發言人剛剛站起身,嘴唇還沒張開,對面的一個人就猛地一拍桌子,開始反駁他尚未出口的觀點。

坐在中間的主持人無奈地發出警告,用小木錘反復敲打,結果無濟於事,加入戰團的人越來越多,開場不到五分鐘,長桌兩邊的人全站起來,比誰的聲音更高、語速更快、拍桌子更響。

最先投降的是主持人,放下小木錘,雙手在胸前交叉,仰頭看天花板,過了一會,甚至從後方叫來一人,小聲聊天,時不時點頭微笑,對周圍的吵鬧顯然習以為常,已能做到波瀾不驚。

大廳兩邊各有兩排座椅,能坐五六十人,坐滿了旁聽者,有幾個人站在角落裏,聽得十分認真。

馮寬童給陸林北在後排找一個座位,自己與幾名熟人打聲招呼,在研討會開場之前溜走。

初次見識這樣的場面,陸林北小小地吃了一驚,在他的印象中,軍事理論派在網上的聲勢不是很大,思想雖然比較極端,文章卻通常很有條理,全沒料到現實中的他們會是這個樣子。

兩撥人總算沒有真動手,那張長桌就像是分隔兩軍的界河,誰都無法跨越,只能互相投擲語言造就的短矛,更加鋒利。

陸林北大概是唯一的新人,其他旁觀者都沒露出意外的神情,反而很快融入氣氛當中,暗暗地摩拳擦掌,為自己不能親上戰場而深感遺憾,有幾個人覺得不過癮,與同伴爭論起來,很快就遭到嚴厲制止。

在這裏,吵架是一項特權。

那些人吵得太亂、太大聲,陸林北根本聽不清他們在說些什麽,可任務畢竟是任務,他必須仔細觀察。

聽不清說話,他能做的事情只剩下看人。

毫不令人意外,軍事理論派的成員全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陸林北此前做過不少功課,所以知道這裏面有不少真正的軍人,但是今天沒人穿軍裝。

觀察了將近半個小時,陸林北找出一線脈絡,雖然是一場“團吵”,仍能分出主次,吵得越久,主次區分越明顯,多數人只是增加噪音而已,說的話沒人聽,也沒人反駁,少數人吸引大部分火力,而且有集中的趨勢。

最後,雙方各有一人成為“主將”,兩人正好面對面,吵得最為激烈,同伴則成為士兵,呐喊助威為主,偶爾加入戰團,虛晃一槍就逃。

找出主線之後,陸林北居然能聽清部分爭吵內容了。

軍事理論派一致認為需要擴充軍備,越快越好,這一點沒什麽可爭的,內部最大的分歧是如何應對近在眼前的威脅,爭取寶貴的時間。

一派認為應當關閉翟王星的所有太空站,斷絕與其它行星的交通,至少能爭取五到十年的時間,等到太空站重開,或者敵方的太空站修過來的時候,翟王星已經建立起一支龐大的軍隊,可堪一戰。

另一派更加極端,認為閉門造車不可取,沒有實戰經驗的軍隊,不堪一擊,翟王星的太空站不僅不能關閉,還要提前布局,搶占其它行星的太空站,用進攻來爭取時間,並迅速擴建軍隊。

後者的觀點遭到前者的嘲笑,以為翟王星只要做出搶占太空站的姿態,就會遭到大王星與其它行星的聯手打壓,爭取不到時間,反而授人以柄。

前者的謹慎被後者視為愚蠢,自毀極為重要的太空站,只能造出一支虛有數據的空心軍隊。

論點、數字、指責、嘲諷、揭短……各種招數全都用上,誰也說服不了誰。

陸林北是個認真的人,在課堂上從來沒打過瞌睡,這時也經受不住雙方的循環爭吵,漸漸迷失,再次失去對聲音的分辨能力。

他向身邊的人打聽那兩位“主將”的身份。

唐寶嶄,防守派主力,是一名年輕的現任參謀,軍事理論派老牌成員,追隨者眾多。

裴曉岸,進攻派大將,年長幾歲,退伍軍人,目前職業不詳,加入軍事理論派不到三年,但是之前在網上就已小有名氣。

陸林北記下來,又小聲問道:“他們每次都爭論同一個問題嗎?”

被問者正聽得津津有味,不願解答新人的疑問,只回一句“當然不是”,再不理睬。

陸林北的交頭接耳已經受到主持人的注意,他只能閉嘴,努力去聽,思緒卻已開始試圖脫離會場。

研討會開始得比較晚,五六點鐘時達到高峰,陸林北悄悄地用體內芯片進入遊戲,頻繁查看郵箱,從來沒有如此盼望毛空山的信件。

將近七點鐘,研討會仍沒有結束的意思,毛空山的信先到了。

能被問到本專業的問題,毛空山十分高興,洋洋灑灑寫了不少文字,這也是信件來得稍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