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虛位以待

校園終於沸騰起來,消息已經傳開,說高層準備投降,連協議都已草擬完成,在最後關頭被一群青年軍官阻止。

就是這些青年軍官,以普權會的名義逮捕高層中的投降派,並且宣布成立危機委員會,召集城中的知名人物,經過幾個小時的商議,決定全面征兵,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與理事會開戰。

他們很著急,因為遠在翟京的總會長高雍振隨時隨刻都有可能以某種方式向理事會投降,這會給整個普權會帶來致命影響,他們希望通過戰爭破壞和談,最不濟也要表明普權會永遠不可能整體投降。

校園是重要的征兵點之一,征兵令中午發布,天黑之前幾乎所有人都已報名,不分男女。

陸林北沒有加入危機委員會,他很有“名氣”,但是不想使用,反而要逐漸“退隱”,盡量恢復調查員的本色:低調而高效。

向家兄弟不僅自己加入聯絡處,又介紹一批人,陸林北從中挑選七個人,將整個部門擴充到十一名編制,遠遠超出喬教授確定的名額。

陳慢遲也是這七人當中的一員,仍然充當監控員。

天黑之後,征兵工作仍在進行,陸林北的情報機構已經初具規模,賓館三層整個歸他使用,得到大量設備,可以開始工作了。

陸林北將十名下屬分成兩組。一組包括朱燦晨、陳慢遲和另外三名幫手,專注於搜集網絡信息,想辦法入侵理事會重要機構的服務器,弄清敵方的動向。另一組則由向家兄弟帶隊,繼續進行內部調查,尋找更多的理事會間諜。

明光市從未建立專門的情報部門,因此網絡組需要從頭開始工作,進展比較慢,第一個晚上全用來鋪設基礎架構,那三名幫手是在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要學的東西很多,但是聰明而又熱情,朱燦晨對他們十分看好。

陳慢遲是最先投入正式工作的人,利用三台微電腦和若幹架無人機,布置一個簡單的監控網絡,能夠覆蓋明光市周圍兩百公裏以內的範圍,遠遠不夠完善,但至少是個開始,比毫無防範要強得多。

調查組的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向家兄弟通過電子設備一直在暗中監視已經暴露的三名理事會間諜,稍稍施加壓力,推動這三人向同夥求助,順藤摸瓜又找出兩名間諜,其中一人甚至是危機委員會成員。

天亮之前,陸林北下令收網,將五名間諜全部搜捕,簡單審訊過後,轉交給軍方,就此暫停調查工作——抓捕間諜是一項可大可小的行動,那些間諜為了獲得情報,往往要利用親情與友情,被利用者通常不知情,繼續調查下去,可以抓到更多的人,但是可能會破壞普權會的根基。

陸林北見好就收,將調查組轉到新任務上。

明光市的普權會成員熱情高漲,卻有一個致命問題:沒有真正的領袖。

分會的幾名高層全是投降派,已被關押起來,主戰的年輕軍官職位比較低,難以服眾,而且也沒有管理經驗,懷著一腔熱情,就想盡快投入戰鬥。

倉促成立的危機委員會吸納不少社會人士,尤其是大學裏的教授,這些人“被迫”出頭,沒有人敢於承擔責任,導致普權會越來越陷入混亂狀態,征集大量兵員卻無處安置,渴望戰鬥卻遲遲沒能制定清晰的方案。

向家兄弟希望陸林北出面主持大局,遭到拒絕,陸林北清楚自己的斤兩,他所擅長的套路更適合爾虞我詐式的短兵相接,遇到大規模戰役以及復雜的內部關系,他也與普通人一樣無能為力。

但他提出一條建議,從外面邀請“領袖”。

普權會總會的許多成員已經撤離原點市,其中有不少知名人物,各地方分會也有一些堅定的戰鬥派,朱燦晨曾經奉命對大量人物進行分析,工作一直沒有完成,這時只能提前獻出來。

調查組的任務是與幾十名“候選人”聯系,看看誰願意來明光市並且能夠及時趕到。

經緯號程序人發生分裂的時候,大約有兩萬名程序人加入普權會,分散在各地,成為天然的節點,只要有網絡,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取得聯系。

明光市“事變”的第二天下午兩點十七分,與各地聯系之後,向家兄弟終於找到一位合適的人選。

“總參謀長唐寶嶄唐將軍正在逃亡的路上,本想前往另一座城市,但是願意改變路線,來明光市接管軍隊,他說自己只想負責軍事方面的工作,其它事情還是要交給更專業的人士,咱們需要一名有號召力的政治家。”

“唐將軍什麽時候能到?”陸林北問道。

“二十個小時之內。”

“很好,待會就將消息發布出去,但是不要說唐將軍還在路上,就說他已經到達明光市,正在休息,很快就將公開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