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遠交近攻

王遵字子春,乃是霸陵大姓,常居於常安。

第五倫第一次入京時,他觀望後,認為此子進了京居然還退出去,沒前途,選擇等待。

後來劉伯升抵達,王遵以為其乃豪傑也,傾心投靠,並獻上了分上林苑以換取豪右捐糧之策,劉伯升欣然采納,一口喝了這鴆酒……

雖然確實幫他贏得了部分豪右支持,但這件事並沒能挽回劉伯升的敗亡。而當初瓜分上林苑的數十家薄冊,也成了隨時可能被第五倫南下清算的名單!

盡管魏軍遵守第五倫“冬天不打仗”的命令,只滿足於控制新豐、鴻門及藍田,尚未席卷而來,但隨著長平館之宴的結果傳開,“可能反”的渭北三十三家著姓都遭了殃,更何況是他們?

有的人跟綠林走了,有的則還想去渭北哀求,更多人則茫然無措,開始氣急敗壞地埋怨王遵不該帶他們投效劉伯升。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事到如今,諸君就算去第五倫面前將頭磕破,淚哭幹,也換不來他一絲憐憫。”

王遵倒是冷靜:“我家就在霸陵,第五倫若來擊,我家首當其沖!”

“各家如今退無可退,且各自保於塢堡,容我去西漢求援。”

他與隗囂也有舊,匆匆西行,於十月上旬抵達陳倉,拜在隗大將軍面前。

隗囂依然是那麽禮賢下士,一口一個“子春”,還親手為他撣旅途所蒙的灰土。

但西漢軍師方望就沒那麽善意的,冷冷說道:“王子春,是上林苑的鹿脯不好吃,還是昆明池的魚兒不夠肥,你作為綠漢京兆尹,為何來隴右這小屋檐下拜會?”

這是譏諷王遵,王遵卻也不氣,只強辯道:“我所以迎接劉伯升,隨其戮力不避矢石,豈是貪圖爵祿,亦或是上林苑的園囿土地?不過是人思舊主,家父生前蒙漢厚恩,做過上郡太守,而我思效萬分耳。”

“綠漢、西漢都是漢,元統皇帝、更始皇帝都是劉姓,是高皇帝子孫,我不管投效何方,都是漢臣,所持皆為漢印,總比降服於第五倫要強!”

方望卻指著外頭的平坦周原反問:“周攜王和周平王,能一樣?”

他指的是西周滅亡後,也有兩個周王並立的時期。

方望道:“晉文侯曾言,天無二日,國無兩王。攜王雖為先王兄弟,但沒有得到諸侯公認而擅自稱王,實屬叛逆,天子應當予以討伐,遂擊而誅之。那時候攜王奸命,豈會有諸侯說什麽‘投效攜王和天子都是做周臣’?”

王遵一時啞然,只道渭南豪右跟錯了人,如今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天子,願意奉獻版籍予元統皇帝。

隗囂讓他下去休憩,只苦著臉問方望:“先生,如今形勢,與吾等所料相差太大了。”

按照他們的預想,劉伯升南國豪傑,怎麽也能與第五倫打個平分秋色,慢慢耗上一年半載,而隴右好乘機發展。

萬萬沒想到,劉伯升入關不到一月就敗亡,部眾撤去了漢中,而第五倫挾大勝之威,開始從容不迫清理內部。

這時候,還想兩頭站,誰輸幫誰的隴右遂頗為尷尬,進攻北地的手已經伸出去了,也抓了一些東西在掌中,來歙也收留了,畢竟與隗囂有舊,亦是一員猛將。

但接下來如何處置與魏王的關系,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若是答應渭南豪強懇請,派兵東進,便是與第五倫直接開戰!”

但隴右現在沒有繼續東擴的底氣,看上去碩大的地盤其實並無多少人口。諸如敦煌郡,全郡不過三萬人,還不如渭北一個縣,既不能提供兵員,也無法交出糧食,頂多補充下馬匹,但隴右最不缺的就是馬……

方望最喜歡的“傳檄而定”開始呈現其負面影響來。

“金城郡一帶的羌人三天兩頭殺官作亂,西海羌豪也希望能回到河湟,不斷東侵。”

“匈奴右部也開始在河西四郡邊墻出沒,頻頻滋擾。”

各地告急猶如雪片飛來,隴右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反而被牽扯了精力,隗囂得小心翼翼地處理與羌胡的關系,他還是希望彼輩能為己所用。

故而隴右目前自守有余,進取卻略不足,光攻略北地郡,就派遣了上萬兵力,他叔父隗崔親自出馬,如今當真要為了渭南豪強,傾盡全力,挺進長安麽?

“長安是第五倫的陷阱。”方望篤定地說道。

“劉伯升便中了詭計,吾等絕不可重蹈覆轍。”

隗囂道:“那先生的意思是……和?”

講和,就是坐視第五倫奪取渭南,同時交出來歙,恢復昔日的友好關系。

但經過這數月觀察,第五倫欲自立山頭的態度也昭然若揭,不可再幻想他可被諸漢招撫,甘心做一個諸侯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