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4月3日上午八點多,冉姐和她弟弟就到了老師傅總店,銷售人員將他們請到一間辦公室,端上了茶水:“你們稍微等一會兒,晚點我們鐘秘書就過來。”

兩人又等了一會兒,鐘小琴帶著一個面前掛著攝像機的女記者進來。

兩人連忙站了起來,局促地看著鐘小琴。

鐘小琴笑著說:“請坐,身份證明帶來了嗎?給我核實一下。”

冉姐趕緊將他們姐弟的身份證遞了過去。

鐘小琴確認無誤後,微笑著拿出幾份資料,分別遞給姐弟二人:“屈冉同志,這是一份工作轉讓協議書,麻煩你簽個字。這一份是我們單位的勞務合同以及廠裏的規章制度,屈軍同志請過目。”

雖然屈冉說了將工作機會給她弟弟,但口說無憑,為了避免將來出現糾紛,因此老師傅準備了書面通知,讓她白紙黑字確認下來,以留作憑證。

屈冉接過,認真看了起來,這個條款相對比較簡單。鐘小琴問:“有什麽需要我解釋的嗎?”

姐弟倆搖頭。

不一會兒,他們先後看完了文件,準備簽字的時候,鐘小琴按住了文件,嚴肅地看著他們說:“有一點我要事先跟你們說清楚,我們老師傅家電會根據屈軍同志的個人情況安排比較適合他的工作,進廠後,他必須服從廠裏的工作安排,遵守廠裏的規章制度,如果出現違紀行為,將會根據違規的大小扣除相應的獎金,如果屢教不改,違規三次以上,將做開除處理!”

屈冉握住筆的手一抖,怔怔地看著鐘小琴:“這麽嚴啊,那你們單位有哪些規定?”

鐘小琴將文件中的工廠規章制度抽了出來,遞給她:“具體都寫在上面,我們廠的規矩相對大部分國企來說是嚴厲了一些,無故早退、不上班事後再請假這些,在我們廠裏都算違規。其實只要認真工作,有事提前請假,上班不要開小差,基本上不會違規。”

屈冉認真看完,條條款款規定得很細,確實比以前的廠嚴厲多了,但也不算過分。而且最讓人心動的是,年中和年底都要發獎金,過去兩年,每一年的獎金都高達五六個月的工資。這可比她弟弟以前的廠子待遇好多了,所以哪怕要求嚴格些也不是不能接受。

屈軍等她看完才說話:“姐,可以的,這些都沒問題。”

他不怕幹活,只怕沒工資發。現在能有個工作,讓他好好幹著,養家糊口,不讓妻兒老小跟著他吃苦受罪,讓他做什麽,他都願意。

屈冉將文件放下,點頭說:“我們這邊沒問題。”

鐘小琴笑道:“好的,那麻煩你們簽字。明天上午八點,屈軍同志帶著身份證去廠裏報道,如果自身有比較擅長的工作,可以向主管反映,我們會盡可能地協調處理,爭取將每個人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這倒蠻好的,只是屈軍在以前的單位也只是一個最普通的工人,沒什麽拿得出手的。

看出這姐弟倆都是老實人,鐘小琴略過這一茬,介紹起了旁邊的女記者:“這是雲中晚報的胡記者,她想采訪一下你們。”

屈冉指了指自己,很意外:“采訪我們嗎?那我們要上報?”

胡記者笑著翻開采訪本:“對,屈同志,我能問你們幾個問題嗎?”

姐弟倆連忙同意,胡記者隨後采訪了他們,最後還拿起相機,給他們和鐘小琴拍了一張合照。

送走這姐弟倆和胡記者後,鐘小琴回辦公說向葉蔓反映情況:“葉總,合同簽好了,采訪也順利完成了,不過胡記者說,咱們這個新聞不大,只能放一個豆腐塊的位置。”

葉蔓放下筆:“夠了,胡記者是給咱們面子,能夠登報就行了,對版面和篇幅我沒什麽要求。明天報紙出來後,你多收集一些,每個店派送兩份,讓他們將這篇報道貼在廣告牌上,同時店裏留一兩份,有顧客質疑的時候就拿這個給他們看。”

有名有姓,省報報道出來的中獎人,這下沒人再質疑他們的抽獎箱裏有沒有特等獎了吧。

鐘小琴笑道:“好,我明白了。”

次日,這篇新聞刊登在了省報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裏。

不過胡記者文筆很好,擅長以情動人,短短幾百字,寫了屈家姐弟相互謙讓,友愛互助的溫暖故事,很是煽情。

只要了解屈家姐弟情況的一看到這報道就知道是誰。

黃麗娟瞅見新聞報道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用力揉了揉,還是那個名字。她趕緊拿著報紙跑到冉姐旁邊,指著上面的名字問道:“冉姐,這個新聞說的是不是你?”

冉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確實是我,我們家不是去年就計劃著要買空調嗎?我想著反正都是買,在哪兒買都一樣,就抱著試試的心態去老師傅二店定了空調,沒想到還真抽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