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忠王阿濟格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紫禁城中武英殿,左輔顧君恩舉薦的前明三邊總督,降清為工部左侍郎的李化熙正在給大順監國闖王講學,其現在的身份是大順弘文館侍講學士,今日所講為《孟子·公孫醜下》。

李化熙這個人陸四之前是曉得的,因為駐紮天津的徐和尚幾次上書誇贊此人,說這個李侍郎是了不起的人材,希望監國闖王能夠予以重用。再著姜學一調來李化熙履歷來看,前明崇禎七年的進士,時隔六年就出任陜西巡撫,後任三邊總督,升遷之快無疑讓人瞠目,但也說明此人是有些本事的。

正好顧君恩說要選幾個前明大臣充任經筵講師,陸四便給了李化熙一個名額,順便也是給了徐和尚面子,好讓他能在天津那邊面上更有光,牛皮吹得更大。

有關徐和尚在濟寧當街強娶前明德王女兒的事,陸四這邊也知道了,但同侄子廣遠當初以山東節度身份派人訓斥徐和尚不同,陸四卻是叫侄孫義良替他準備些禮物送往天津,說是給徐和尚補的“份子禮”,並問徐和尚是否要將前明郡主立為正妻,若是,則日後禮部要按制予以冊封。

徐和尚另外還舉薦了一人,也是前明降清的官員名叫黨崇雅,曾任滿清的刑部侍郎,並在明律基礎上修訂清律。

同李化熙一樣,陸四也命這黨崇雅進京任弘文館學士。黨崇雅前天上書希望大順朝廷能夠恢復朝審和秋審,並將死刑定為立決和監侯,同時將因戰亂而混亂的監囚體系重新理順,大赦過後便要將死刑核審權重新收歸中央。即便是軍隊所捕獲的俘虜也不可由軍中自行處決,當如民間犯人一般都由刑部核準。

陸四命將黨崇雅的上書交左輔顧君恩核辦,又命黨崇雅同前明東林黨人房可壯充任刑政府顧問,協助顧君恩搭建刑政府並制定大順律。

這兩位降清官員可以算這個時代刑律的頂尖人材了。

李化熙今日講孟子,自是希望監國闖王能施仁政,因為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則必勝,是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進宮前,李化熙也做了不少功課,知道這位大順新君是淮揚農家子弟出身,所以學業功課水平肯定不高,因此為了大順新君能夠聽懂他的講課,李化熙也是煞費苦心,不但是用大白話講的課,也盡量講的通俗易懂。

陸四這邊明面上聽的很認真,因為重開經筵不僅是群臣共同建議,也是他這大順朝廷正規化的第一步。

誠如顧君恩所言,朝廷之正,首在帝王。

故前明時每月三次的經筵就有必要重設,經筵所講其實和民間百姓差不多,多是四書五經之類的經史典籍,另外就是《性理大全》、《大學衍義》這樣的理學著作、《資治通鑒》這樣的歷史著作當然也少不了。

前明時經筵還講朱元璋給兒孫編制的《皇明祖訓》,明憲宗成化帝編制的《文華大訓》,不過這兩本書肯定沒法給大順的天子講。

倒是陸四準備自己編一本書給後世兒孫學習,書名暫定《治國大章》,或以他名字直接叫《文宗選集》。

也許顧君恩他們是真將經筵當作朝廷頭等大事來辦的,可在陸四心中卻是個形式主義,但既同意重開經筵,那肯定就要把樣子做到位。

陸四從頭到尾如前世小學時一般端坐,時而點頭露出原來如此的樣子,時而給那講課的李化熙投去“先生所講正是我心中所想”的目光,時而感慨的說一句:“先生若不細說,我還真不得解惑。”

把個李化熙的教學積極性一下又提高幾個百分點,幹勁更足。

這一講足有大半個時辰,本來半個時辰就差不多了,可架不住陸四表情動作到位,人李學士講課精神頭子足,所以超長發揮了些。

直到陸四尿意十足,李化熙才合上《孟子》,微微躬身。

一旁剛剛恢復的鴻臚寺派來“鳴贊官”趕緊高喊一聲:“課畢。”

跟下課差不多意思。

陸四趕緊起身,向那李化熙作輯俯身,誠懇說道:“先生所講,我都記下了,現請先生去吃酒。”

吃酒便相當於皇帝賜宴,以前是由光祿寺專門做,現在光祿寺還癱瘓著,所以是由宮中禦膳房提供,不是什麽山珍海味,就是四菜一湯外加壺酒。

“謝監國!”

李化熙很講究,監國一日未登基便一日稱不得陛下,躬身施禮由專門太監領去吃酒。

待人走後,陸四趕緊去方便,回來後對侄孫義良道:“剛才那位講的未必都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