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沈家, 用過了午飯,周如玉起身收拾碗筷,沈蘇也來幫忙, 倒是王氏,抱著孩子走過來,歉意地朝她笑了一下, 然後道:“大嫂,麻煩你了啊, 要不是我家阿瓔還太小,離不了我的身,我一定幫你幹活兒。”

今天輪到趙氏去店裏, 所以她此時並不在家,王氏在去年十一月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沈瓔,如今剛九個月,的確是還得照顧著,三弟又陪著自家相公去府城鄉試了, 的確是沒有人能搭把手照顧孩子。

周如玉便搖了搖頭, 不在意地笑笑:“就這點兒活兒, 也用不了多少功夫,我看阿瓔也困了, 三弟妹你帶著孩子去歇了吧。”

“那行。”

王氏也算是了解這個大嫂的為人,明白她是真的不在意,便應了一聲, 抱著孩子轉身回了房。

待到王氏走遠了, 沈蘇才一邊端起碗筷, 一邊小聲念叨:“嫂子, 你也太好脾氣了,自從生了孩子,三嫂就再也沒幹過什麽活兒,頂多做做針線上的事兒,現在只有娘念叨她的時候,才能指使得動她,還有三哥偷偷幫她,城裏的小姐都沒她這麽矜貴,咱們村兒裏哪家的媳婦兒像她這樣啊……”

周如玉聽罷,無奈地看了眼小妹,剛想說什麽,沈蘇嘴卻沒停,又道:“而且不幹活就不幹活吧,還每次都要過來說那麽一番話,什麽意思嘛。二嫂都不像她這樣,起碼該幹活兒的時候還挺勤快的呢。”

見她這些話像是憋在心裏許久了,周如玉便也沒有打斷她,索性一言不發,讓她說個痛快。

待到姑嫂二人一塊兒把鍋碗瓢盆都洗刷幹凈了,沈蘇總算是訴完了。

她擡起頭,就看見自家大嫂放下手裏的抹布,拖了兩個小板凳過來,一副要跟自己長談的模樣,忙後退了一步,連連擺手,“大嫂你可別跟我說教,道理我都懂,就是在你面前說說而已。”

周如玉見狀,簡直哭笑不得,難怪相公跟自己說小妹聰慧,就是性情跳脫。

她這下可是親眼見識了。

行吧,不說就不說,以免惹了她不高興,反而更加抵觸自己說的話了。

反倒是沈蘇,怕大嫂抓著不放,趕忙換了個話題,“也不知道大哥這次考得怎麽樣,今天就該回來了吧?”

聽到這句話,周如玉便沒有了別的心思,眉間帶出了幾分愁緒,點頭道:“是今天回來,不過考得如何這樣的話,你可別當著你大哥的面問,他雖然從來不說,但我看得出來,他心裏也不輕松。”

“我知道了,嫂子。”沈蘇聞言便嗯了一聲,聽話地答應了下來。

……

姑嫂二人在這邊談話之時,屋裏的老兩口也說起了遠在府城參加鄉試的長子。

老太太手裏正穿針引線,忙著給沈老爺子縫補已經磨破了的袖口,嘴裏還嘟嘟囔囔道:“也不知道三郎這次有沒有把老大照顧好,又是考九天,照我說啊,朝廷這考試,也太費人了。”

“這話可不能渾說。”沈老爺子心裏想的同樣是長子的身體,但驟然聽到老妻這番話,還是趕忙攔了起來:“朝廷自有朝廷的規矩,豈是我們這些小百姓們能亂說的。”

老太太對他這番話卻有自己的理解,意思就是心裏想想可以,不說出來就行?

老爺子不知道老妻心裏在想什麽,要是知道,估計又要無奈了。

又不知道是第幾次站起了身,在房間裏繞起了圈子,繞的老太太眼睛發暈,不由得出聲抱怨道:“行了別轉了,要是想轉不如去地裏轉,在這兒轉的我頭暈。”

現在正是中午,太陽毒的很,老爺子又不傻,當然不去地裏。

他又重新坐回炕邊,憋了一會兒才開口道:“照理來說也該考完了吧,他們怎麽還不回來呢?”

老太太撩起眼看了看自家老頭兒,“咱們老大做事兒穩妥著呢,老三又細心,你就別瞎操心了,我看啊,最遲今天晚上就回來了。”

“你說的也是。”聽了這句話,老爺子點了點頭,心裏卻在想著,長子確實是家裏最讓他放心的孩子,尤其是這兩年,行事說話更加穩妥了,要不是這樣,他也不會讓老三陪著他去鄉試,說不得就要自己跟著過去了。

要是讓沈伯文知道差點兒就是老爺子陪著自己去鄉試了,估計要壓力倍增。

老太太雖然嘴上這般說這,但針線做到一半,還是放下活兒去了外頭,找到大兒媳婦兒,叮囑了一大堆話,比如把房子收拾好,床收拾舒服點兒,晚上做頓好的,讓大兒子回家以後好好歇息一番。

周如玉也一一應了。

……

另一頭,沈伯文告別了兩個要留在府城等出榜的昔日同窗,便同沈叔常一塊兒上了馬車,在府城的店鋪裏給家人都買了些東西,隨即往回家的方向行去。

他問起張荃與戴連元的打算的時候,他們二人不約而同地道,要留在府城等放榜,便先不回鄉了,沈伯文表示理解,便同他們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