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正屋裏, 沈伯文坐在老爺子對面,等著他做決定。

老爺子左思右想,才開口道:“我跟你娘, 還是不跟著你上京了。”

他主要還是舍不得將家裏的地丟開,雖說老二夠能幹,但他大半輩子都在地裏, 這要是跟著老大去了京都,那不是一下子就閑了, 沒事兒幹了?

他這話一出口,沈伯文還沒開口,沈老太太眉頭一擰, 頓時不樂意了:“你不想去是你不想去,我還想跟著兒子去享福呢,再說了,我還打算在那邊兒給阿蘇相看個好人家呢。”

一提起小女兒的親事,老爺子動搖了。

其實自從長子中了舉人之後,上他們家說媒的人便絡繹不絕, 只是老妻一個都沒瞧上, 鐵了心想要給小女兒找個家裏清白, 父母好相處,自身還有本事的女婿。

老太太還沒說完, 緊接著又道:“再說了,我大孫子跟阿珠這次也要跟著過去,老大要忙著辦事兒, 老大媳婦兒一個人怎麽看得過來兩個孩子, 我肯定是要過去幫忙的。”

還有句話她沒說, 現在老大科舉也考完了, 萬一老大媳婦兒回頭又懷上了,那邊兒也沒個長輩照料,老二家的跟老三家的娘家人起碼在這兒呢,京都又沒有老大家的親戚,她可放心不下。

沈伯文也是傾向於爹娘過去的,倒不是指望著二老幫忙帶孩子,而是想要孝順爹娘,畢竟自己是長子,為爹娘養老也是應有之意,省得老爺子如今一把年紀了,還整日要忙著下地幹活兒。

聞言便附和道:“爹,您就跟娘同我們一塊兒過去吧,這次的進士中,有不少青年才俊,到時候肯定能找到一個您跟娘都滿意的,到時候要是操辦親事,還需父母都在才行。”

老爺子還是沉默,不開口說話。

沈伯文不得已,嘆了口氣,使出了絕招:“爹,娘,兒子這一去,京都距離廣陵頗遠,山高路遠,三年才能得一次探親假……”

“要三年啊?”

他話音剛落,老爺子就吃驚的擡起了頭,不由得問道。

“是。”沈伯文點了點頭,誠懇地道:“長子奉養雙親本就是應有之意,兒子不能自己在京都享福,卻將您跟娘留在這裏,爹……”

許久之後,沈老爺子長長地嘆了口氣,終是答應了。

一旁的沈老太太立馬高興起來。

沈伯文便隨即道:“我去同二弟和三弟說說話。”

“去吧。”沈老爺子擺擺手,心裏又是欣慰又是難受。

沈伯文出了正房,卻發現沈仲康與沈叔常都在院子裏站著,不由得走上前去,主動問道:“怎麽了?一個個的不在房裏,反而待在外頭。”

沈叔常性子直,聞言便道:“大哥,你是要把爹娘接到京都去嗎?”

沈仲康雖然沒說話,不過看眼神,應當也是想問這個。

這沒什麽不能說的,沈伯文自是點頭承認了。

兄弟倆半晌沒說話,過了片刻,沈仲康才訥訥道:“這樣也好,爹娘操勞了大半輩子,也是時候享享福了。”

沈叔常也點了點頭。

沈伯文明白他們二人的心情,雖然這是一件好事,但說到底,同樣也是親人分離,心情復雜是正常的。

他拍了拍他們二人的肩,安撫道:“若是實在舍不得,那就跟著大哥一塊兒進京?”

“那可不成!”

此話一出,兩個弟弟頓時異口同聲地拒絕了。

他們倆對視一眼,才由沈仲康開口道:“只有長子奉養父母的規矩,沒有成年的弟弟們還要讓兄長養著的道理,這件事,大哥日後可莫要再提了。”

“就是。”沈叔常也道:“大哥你也剛到京都,還不穩當,我們才不去當拖油瓶呢。”

尤其他們兩家的媳婦兒都表示不願意跟著過去,因而此時他們倆說起話來都硬氣多了。

沈伯文笑笑,“好,但日後若是有事,一定要記得跟大哥來信。”

兩個弟弟自然不會推辭。

……

翌日,沈伯文登了三叔公家與吳掌櫃家的門,依次拜訪。

沈杜在京都時幫了自己許多忙,吳掌櫃托人給自己帶過來的分紅則是解了燃眉之急,最終才夠買下房子,這兩份人情,他不得不承,因而便上門拜訪,順道看看自己的兩個弟子。

原本他還想問問兩家的長輩們關於兩個孩子將來讀書的事。

沈杜就撓了撓頭,跟他說起,“堂兄,我想帶著秋生去廣陵府的書院上學,他娘那邊有個親戚,也方便照顧他,京都太遠了,我們家裏人都舍不得。”

沈伯文早有預料,並表示理解,至於為什麽在廣陵那邊的書院有親戚,這幾年還在桃花村的私塾上學,怕也是因為先前年紀還太小,放心不下吧。

因而他頷了頷首,只道:“畢竟我同秋生有過一段師生情誼,日後他若是有什麽學業上的問題,盡管給我寫信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