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從西苑回了翰林院, 張修撰的心還緊張得快速跳動著。

他也不知道自己那點兒小心思有沒有被陛下看出來。

應當沒有吧?

他可都是緊著沈伯文的長處誇的,天知道從他嘴裏說出那些話有多不容易。

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用……

然而他抱著期待等了半個月,春闈都要開始了, 翰林院庶吉士們都要散學了,還沒能等來沈伯文被外放的消息,不由得失望至極, 覺得自己白誇了他這一通,反而在陛下面前給他長臉了, 真是虧大了。

……

沈伯文不知道這一茬兒,他下衙之後回到家中,便提筆給老家寫起了信。

蓋因二弟家的兩個侄子現下到入學的年紀。信中除了問候家人, 還交代了一些讀書時該注意的事,除此之外,又給桃花村私塾的章兄寫了封信,倒不是希望他對兩個侄子特殊照顧,而是希望他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就不敢管教兩個孩子, 讀書一道, 尤其是剛開始讀, 萬萬不可養成懈怠的毛病。

又讓唐闊將自己這邊開蒙能用到的書整理起來,到時候隨信一並送到老家去。

書到任何時候都是金貴的東西, 買起來花費不小,自己這邊能幫的,盡量幫到。

給老家的信和東西送出去不久, 春闈便悄然接近了。

京都中又是一派熱鬧景象, 三元巷中都租出去不少房子, 都是進京參加春闈的舉子們, 也有類似於陶正靖這般上一回未能得中的。

許是又要再次參加會試的原因,陶正靖近來尤為緊張,時不時地就要上門請教沈伯文關於學問和文章上的問題,沈伯文只要有空,就不吝指教。

自家現下沒有要科考的人,沈家人便不怎麽緊張,沈老太太看著陶正靖這個小夥子如今這般,著急緊張到了上火的程度,嘴邊還起了幾個燎泡,憐愛之心就上來了。

吩咐晴娘煮了綠豆湯,在陶正靖上門請教的時候,讓給送了過去。

還在他來謝過的時候道:“你家中別說貼心人了,連個丫鬟也不帶,有空就上我家來,伯母給你做好吃的。”

陶正靖聽了便樂呵呵地點點頭,笑得極討人喜歡:“多謝伯母,那小子就要經常過來叨擾了。”

“哎行!多過來多過來。”

等到一個休沐日,沈伯文還收到了戴連元的帖子,邀他與邵師兄,還有陶正靖他們這些廣陵府的同鄉一道聚一聚。

沈伯文正好無事,便應了過去。

過去一瞧,除了戴連元,還有幾個自己不認識的面孔,見了自己都是期待中帶著幾分仰慕。

心下也就明白了,應當都是廣陵府的同鄉,除了上一回沒考上的,還有此番第一次參加會試的新舉子。

這都是自己的同鄉,若是他們考上了,日後也能成為自己的助力。

在官場當中,同年,同鄉,師生,都是重要的關系。

沈伯文心裏很清楚這些事,也沒有單打獨鬥的意思,同他們說話的態度很溫和,並沒有仗著自己是有品級的官員,就對這些還沒有考上進士的同鄉們有所怠慢。

其中一個舉子大著膽子來請教他關於文章上的事情,他也耐心地答了。

見旁人看著也十分意動,卻還在猶豫,沈伯文笑了笑,主動道:“你們若是有什麽關於會試,或是文章上的問題,盡可以來問我,今日若是沒有帶文章過來,回頭上門請教也可以。”

他此番在春闈當中並沒有被任命什麽職務,以他的資歷,同考官也十分勉強,因而舉子們來拜訪他,並不會有什麽影響。

其他舉子們一聽,沒想到他這麽好說話,便欣喜地應了。

既然他也這麽說了,邵哲亦道:“若是不嫌棄,來請教我亦可。”

他如今是庶吉士,說不定再過幾日就是正式的翰林官了,跟沈伯文一樣,是這些舉子們科場上的前輩,怎麽可能會嫌棄。

這些舉子們聞言便趕忙道:“多謝邵師兄,多謝沈大人。”

聚會散了之後,沈伯文與邵哲多留了一會兒,同戴連元與陶正靖說話。

“多謝連元,今日這般用心。”

沈伯文朝戴連元拱了拱手,十分客氣。

戴連元拱手回禮,口中卻道:“沈兄太客氣了,你與邵兄如今這般忙碌,還願意應邀前來,是我要謝過你們才是。”

“你們就別客氣來客氣去的了。”

陶正靖在沈伯文家隔壁當了一年的鄰居,自認已經對其很是了解了,知道他不是那種踩高捧低之人,便如此說道。

沈伯文聞言便笑了,點了點頭,主動道:“連元此番進京,不知身體如何,還有無水土不服之症?”

“多謝沈兄關心。”戴連元實話實說道:“雖然還有幾分不適,但已經尋了大夫,現在已經好多了,上一回也是不湊巧,水土不服再加風寒,這一回應當不會那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