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未敢忘憂國

“夫人在說什麽呢?”跟隨在側的齊王問道。

齊王妃目光如炬, 直直的盯著四方城的過道,側頭反問道:“你不是說陛下讓你在今日的端午宴上不要爭輸贏麽?”

齊王認真的點點頭,“當然了, 成婚這麽久,我幾時騙過娘子, 還是胡文傑親自來傳的聖諭。”

“陛下不讓你爭, 又讓公卿們帶著妻女一同赴宴,看來是要給你幾個弟弟選妻。”齊王妃猜測道。

“我說為何呢, 端午宴的比試皆以武試, 老二老三定爭不過我,但我已經有了王妃, 爹爹這才差胡文傑專門來一趟。”齊王道。

“燕王世子也到了該娶妻的年紀了呢。”齊王妃又添了一句,“適才的王氏與剛入內的孫氏,可都與王世子有糾葛,聽說衛王看中了禮部侍郎李文遠之女, 皇後殿下為其說媒卻被李文遠拒絕了。”

齊王再次點頭, “衛王鐘意李氏, 但是李文遠好像並不想將獨女嫁入宗室。”

“李文遠鐘意的是探花郎張九昭。”齊王妃道。

齊王忽然愣住,“這個李文遠, 眼光倒是極好。”

“衛王不擅武, 漢王又不喜爭奪, 朝臣豈敢與宗室子弟爭輸贏,而宗室之中,誰又敢比勝燕王的世子呢。”齊王妃分析道。

齊王欲誇贊妻子聰慧, 還未張口身後便傳來了別樣的聲音。

“王妃一語便道破了今日場上之勢。”聲音從奉天城樓的階梯上傳來,由遠至近。

“先生?”齊王轉頭盯著登上城樓的青袍官員。

張九昭穿著一身公服,緩緩走近弓腰道:“見過齊王殿下, 齊王妃。”

“先生不必多禮。”齊王客氣道。

“張大人今日可早。”齊王妃於一旁道。

“蒙幸天恩,特允今科進士中通過選拔的庶吉士赴宴,昨日內廷傳旨,命下官伴駕,”張九昭回道,“這陛下所賜禦宴,下官可不敢遲到。”

“吾聽聞張大人曾在會試第一日遲到,差將錯過考試?”齊王妃問道,“最後是路過的燕王世子出面,這才讓張大人順利進入貢院。”

張九昭不假思索的點頭,“正是。”

“如此說來,燕王世子還是張大人的恩人了。”齊王妃又道。

“不錯,”張九昭點頭,“日前,下官還曾去拜謝過,不過沒多久便被世子趕了出來。”

“哦?”齊王妃不解,“他既肯幫你,又為何還要趕你。”

張九昭搖頭,“這也正是在下不解之處,世子覺得下官可疑,因為廷試的名次與會試相差太大。”

“會試與廷試名次相差大者,自開國至今比比皆是,這世子的脾氣倒是古怪。”齊王妃道。

“可不是嗎,”張九昭故作委屈道,“下官好心答謝,卻落得如此下場,不過離開時世子還問了下官一句話。”

“什麽話?”齊王妃問道。

“世子問下官,入仕是為了什麽。”張九昭回道。

“那張大人是如何回的呢?”齊王妃又問道。

“輔佐賢明君主,治國□□,”張九昭合著官服袖子,閉眼弓腰道:“世人皆有私心,換作誰,都是不願辜負青春與葬送年華的,因而昭入仕,只為輔佐君王。”

齊王妃聽後,睜眼再次細細打量張九昭,“大人不願將後半生作為賭注來站邊,可是朝中的局勢並不容大人明哲保身,大人的話,換個意思便是,大人看中的,必然為君?”

“昭,不敢,”張九昭連忙推辭道,“昭乃一介書生,豈敢斷定國家之未來,朝廷之儲君。”

“聽聞先生與吾夫君同歲?”齊王妃問道。

“回王妃,是。”張九昭點頭。

“先生的膽量與談吐,還有氣質與見識都不像是昌定元年生人。”齊王妃驚艷道。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張九昭作揖道,“下官雖出身苦寒,卻也有自己的抱負與讀書人的風骨。”

齊王妃忽然擡手掩笑,“世間險惡,莫過於人心,而這官場之上便聚集了看不見的人心,不知大人是否能一直守住這,文人風骨。”

隨著旁側殿廷響起鐘聲,齊王妃往樓底瞧了一眼,“時辰不早了,殿下。”

“哎,”一直靜靜傾聽的齊王走上前應道,“娘子,走吧。”離開時還不忘扭頭朝張九昭回了個笑臉。

張九昭作揖,目送二人離去,直到走下城梯方才直起腰身,又朝午門方向望了一眼,恰巧見到了與晉陽公主一同入宮的燕王世子。

齊王扶著齊王妃走下城樓,“娘子今日與先生怎說了這麽多話,像打啞謎一樣。”

“此人城府極深,可用但不可全信,而且要保證不會為他人所用,若是不能,當除之後快。”齊王妃提醒道。

“可他是爹爹的人。”齊王頗為有些為難,“陛下選他做了庶吉士,又讓他伴駕,我若動手,恐怕…會惹陛下會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