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沉冤昭雪

越國公長子的話引得眾人一陣猜疑, 目光紛紛投向了那被帶圍場至禦前跪下的小姑娘。

在皇帝的示意下錦衣衛指揮使胡文傑將女孩嘴裏塞口的布取出,回答問話的王大呼吸漸重,目瞪著雙眼跪在禦前, 是自責, 也是悔恨。

女孩察覺了王大不對勁的狀態, 也深知他為何會如此,想起往日的恩情, 她沒有第一時間向皇帝匯報, 而是跪爬著向王大走去, “公子,是奴對不起您。”

王大怒紅著雙眼回頭,“你是齊王妃派來安插在我王氏府邸的細作?”

女孩留著淚眼點頭,同時不斷向他磕頭道歉,“奴自幼是被王妃養大的。”

王大聽後仰天長嘯, 甚至連死的心都有了,他捧著自己的臉, 隨後用力扒拉, “是我害了父親是我害了王家”

已不用再質問, 從主仆二人的對話中便能明了案情的真相, 若此女才是齊王妃安插在越國公府的細作,那麽先前所發生都是有人再精心設計, 楚王府與齊王府一向不合, 如今又在爭權的風口上,將其串聯起,一切疑惑便都明朗。

皇帝緩緩睜開閉起的雙眼,威嚴問道:“汝是何人?”

錦衣衛遂上前提示女孩,“陛下在問你話。”

王大聽後, 朝女孩長呼一口氣道:“今日當著陛下的面與文武百官,你將實情交代清楚吧,也當是為我父洗刷冤屈。”

女孩遂朝著皇帝跪伏,“回陛下,奴原是先齊王妃林氏府上人,自幼失去雙親,後被林氏嫡女憐惜,養在身側,為報恩,奴被賣進了越國公府,成為林氏在越國公府上的眼線。”

“林氏可有讓你栽贓書信?”皇帝又問道。

女孩搖頭,“奴未曾收到過書信,也未栽贓過。”

女孩的話出,再次引得場面議論紛紛,至此,皇帝才醒悟過來,那封書信是出自楚王之手,出自於那位已經被問斬的內使之手,那內使不是齊王妃的細作,而是楚王用的計策,正如齊王所言,是自己的疑心,才導致這場冤案發生,但皇帝並不後悔賜死齊王妃,皇帝只是痛心,痛心自己的良苦用心卻得不到長子的理解,甚至要為了一個外姓女子,與自己反目成仇。

齊王緊握著拳頭,對著皇帝怒目而視,“楚王奸佞,設計陷害吾妻,致使天人永隔,族人受害,陛下難道還要放任不管嗎?”

面對長子的質問,皇帝攥緊了搭在扶手上手,忍著怒火沉聲道:“著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三司,重開此案,查證清楚,不得有誤。”

“是。”三司長官起身出列拱手應道。

皇帝最後看向齊王,眼裏充滿了憤怒,“齊王,縱使楚王有過,然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你身為皇長子,楚王的親哥哥,竟做出如此殘害手足大逆不道之事,國法又豈能容你。”

齊王昂首,面對父親,從剛上場便沒有行跪拜禮,只有滿口的質問與不滿,如今依舊,“他是你的兒子,卻不是我的弟弟,我今日當著眾人的面親手殺了他,就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旋即轉身看向文武百官,“爾等為官,是非不分,上畏懼權力,下欺壓百姓,趨炎附勢,大明的江山,便是毀在你們手中。”

齊王的斥責,令眾人羞愧難當,紛紛低下腦袋,齊王心裏的怨念仍舊未消,“當初的案件,爾等明知匆匆處決不妥,卻無一人敢直言上諫,阻止禍事發生,一再妥協,苟且偷安。”

“夠了!”齊王的指桑罵槐,徹底激怒皇帝,“來人。”

一眾錦衣衛上前,皇帝恨鐵不成鋼的瞪著齊王,“將他押入宗人府,聽後發落。”

“是。”

齊王被錦衣衛制住,他並沒有抵抗,而是仰天大笑,雙目通紅的望著皇帝,“你殺了我最愛的人,我便毀了你最器重的兒子,最對不起趙家的人,是你,是你毀了大明的江山。”

被齊王一鬧,皇帝顏面盡失,文武百官具不做聲,只有諸國的使者紛紛交頭接耳,仿佛在對一場鬧劇做評說。

原本一場作為比試的狩獵,因為這一場鬧劇而讓皇帝下不來台面,但作為國朝君主,在龍椅坐了三十余年的皇帝,歷經了各種風浪與場面,並不會因此而羞愧離場。

皇帝強忍怒火,鎮定下氣色,起身走至台前的欄杆處,“朕教子無方,讓諸位見笑了。”

皇帝的氣場依舊很大,致使議論聲戛然而止,識趣的使者起身道:“陛下日理萬機,今日不過是孩子胡鬧罷了,我等都明白。”

皇帝隨後長嘆了一口氣,“慚愧,慚愧啊。”

於是狩獵便就在齊王大鬧一場後停止,皇帝為補償,便於宮中再次設宴款待諸使,與此同時,三司官員於大理寺再一次重開舊案,這一次,官員們不敢馬虎,尋著蛛絲馬跡,將王氏一案查徹底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