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算計

聖旨經通進使司傳達至各地, 地方不知京城變故的皇室宗親紛紛趕赴應天府吊喪,當一眾人踏入京城至代王府內吊唁時,卻被埋伏的禁軍所圍, 關押進了天牢, 為防止消息走漏, 京師戒嚴,連百姓都不得自由出入了。

遠在邊境的燕王與秦王兩大藩王也接到了訃告與皇帝詔書, 燕王與秦王皆以鎮守邊境為由留在封地, 燕王又令在京的世子代父視喪, 以表示北平府的重視,與此同時,燕王向天下散播消息,以燕王妃病重,向皇帝請求在代王出殯之後接回世子。

朝廷久不回話, 最後未得允許,朝廷扣留燕王世子在京, 不讓其探母, 一時間, 天下人眾說紛紜。

——燕王府——

沒有去京城吊唁的秦王再一次趕赴北平府。

“兄長去信朝廷這麽久都沒有回應, 顯然是他們不想將言兒送還,他們借代王的死以莫須有之名無端扣押宗室子弟, 到如今時局了, 兄長還不出兵嗎?”秦王力勸道,“皇帝自登基立後,處處打壓李氏,如今皇帝病重李氏趁機奪權,他們可是恨透了趙氏皇族, 兄長難道還要坐以待斃?”

燕王撐著額頭連連嘆息,秦王退後一步,雙膝跪地道:“哥!”

“我知道您擔心言兒的安危,可是大明的江山社稷眼看就要落入賊人手中了,咱們趙氏子孫豈能放任,日後長眠,咱們還怎麽面對祖宗啊?”秦王重重叩首,“臣秦王趙安,願誓死追隨兄長,趙家的江山,兄長打下了一半,這皇位,本就是兄長的。”

“不光是言兒,被關押的宗室子弟過半,如我起兵,他們又當如何呢?”燕王顧慮的問道。

秦王擡眼,才明白一向得人心的燕王原來在顧及這個,於是幹脆道:“起兵,是我逼迫兄長的,那些宗室子弟死了,如果要怪,就讓他們怪到我秦王的身上,我會散出消息,兵臨城下時,告訴叛軍,他們都是趙家的子孫,享受著皇室待遇,養尊處優,如今為了趙家的江山社稷,也該盡一份力了。”

見燕王還是猶豫,秦王再次道:“此次清君側,我秦國先行出兵,哥哥還有北方的胡人要阻擋,當要留余力在國,就讓臣,為陛下,開道!”遂重重叩首。

聽到此,燕王連忙起身,快步走近彎腰將秦王扶起,“好弟弟,你我手足情深,何須行此大禮。”

--------------------------------------

半月之後

——塞北·韃靼部王廷——

韃靼可汗拿著一封南方來的密信,毫不保留的命人在王廷內向眾臣念出。

密信念出,引來韃靼部大臣們一陣議論。

“明廷發來一封密報,”韃靼可汗從椅子上坐起,“他們提出請求,要與本汗一同出兵夾擊燕王,只要消滅燕王,燕王的土地,就可分給我韃靼一半,爾等以為,本汗該不該信明廷之言?”

“中原人一向狡詐,不信守承諾,他們怎會答應與咱們瓜分土地呢,我看他們只是想借我們蒙古的力量重創燕王罷了。”有大臣回道。

“休戰這麽多年,韃靼雖成為草原霸主,然之前蒙古諸部經歷了無數的內戰,先王與大王拼死殺敵,方有韃靼今日在草原上的地位,而燕王養精蓄銳多年,如果開戰,韃靼必然會受重創,如若那時朝廷失信,那麽韃靼豈不得不償失。”

“哼,畏手畏腳,某人之前還說不要動武,就是因為南方有燕王在,如今韃靼成為草原上的霸主,諸部落尊大王為大可汗,怎麽沒有人再出來勸阻了?”韃靼的武將不恥一些畏縮的文官,“要我說,趁著大明朝出現了內亂,君臣猜疑,咱們出兵討伐,一舉殲滅明廷,入主中原。”

“中原王朝又不似草原那般散。”有文官繼續出來阻擾道。

韃靼可汗坐回虎皮座椅上,摸著自己粗獷的胡須,“草原的冬天,是越來越冷了。”

“是啊大王,今年的冬天比去年還要冷,部落裏未宰殺的牛羊都出現了凍死的情況,若再這樣下去,過個幾年,還沒開戰,咱們自己就要冷死了,中原的土地肥沃,冬天也沒有如此嚴寒,極適合過冬。”王廷內的武將們躍躍欲試。

而剛繼位不久,行事沉穩的韃靼可汗卻陷入了猶豫,“昔日之所以與諸部落交戰,是因燕王也受朝廷的牽制,朝廷忌憚燕王,必不會讓其出兵北上,燕王的威望,已經蓋過人主,他們的朝廷需要我韃靼來牽制燕王,多方制衡,方有草原上如今的安寧,可若應下朝廷的請求,貿然與燕王交戰,如若那時中原朝廷不出兵,那麽我韃靼豈不成了一顆棋子,李氏為外戚,既能叛主,那麽對於邊境的異族,他又如何能讓我信任呢?”

韃靼可汗之言一下驚醒了眾人,“是啊,燕王的勢力,與我們打了幾十年了,沒有贏過一場,如今的燕王,正處於威望最高之時,一呼百應,貿然與之交戰,不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