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空一場虛一場

秦王攻占南陽之後燕國仍未有要出兵的跡象, 似乎在等待什麽,不僅秦王派人至北平府相勸,就連燕王府的屬臣也都紛紛上疏, 請求燕王起兵, 以清君側之名奪回大明江山。

——承運殿——

“殿下, 秦王殿下孤軍奮戰, 朝廷已調集各地大軍至前線防守,秦王在南陽孤立無援, 如若我燕國不出兵,秦王很可能就要被朝廷的軍隊圍剿,屆時不但會失去秦王的忠誠,還要錯失良機,麻煩可就大了。”

“是啊殿下,朝廷現今如此時局,您是太宗之孫, 武宗之子,沒有人比殿下您更合適繼承這大明的江山了, 李氏弄權,國將不國,懇請殿下發兵。”

“懇請發兵!”眾臣齊刷刷跪倒在承運殿內。

燕王依坐在親王寶座上, 一手撐著額頭,唉聲嘆氣道:“寡人鎮守燕地三十載, 為大明鎮守邊疆, 立無數功勛,寡人封地燕國建都以來,從不敢怠政,操練軍士, 文治武功,方有今日燕國的安寧,今日猶豫,實不忍百姓受戰亂之苦也,還有吾兒,先世子薨逝,寡人與王妃便僅剩她一子,去信朝廷多日,朝廷推脫不語,將吾兒扣為人質,寡人又豈敢如此莽撞,諸卿也是人父,豈能不知寡人之苦?”

燕王話出,使得臣子們紛紛低下頭,燕國境內,治軍嚴明,然燕王對待下屬則尤為寬容謙和。

燕王府朝議的內容傳到了民間,使得燕王再得民心,燕國百姓紛紛支持燕國起兵,消息很快便往南方傳去,因齊王已死,得民心的親王唯剩燕王一人,一時間,整個九州,民心所向,都盼望著燕王能夠繼承大統。

---------------------------------

——燕春閣——

酣睡的人被腳步聲與開門聲驚醒,當提燈籠的人準備掌燈時,忽然一把匕首架在了她的脖頸前,持利器之人身手極快,快到她沒有絲毫的防備。

聞到熟悉的氣息時,楊書瑤道了句,“今夜宮中失火,有兵刃聲傳出,外面都是追兵,我知道你一定會來找我,燕王世子。”

趙希言這才將匕首放下,輕吐了一口氣,房間的燈被點亮,楊書瑤回頭瞧著趙希言一身裝扮,渾身濕透,沒有追問緣由,“先去換身衣裳吧,我櫃中還有一身男子的衣裳,為我平常出閣便裝所穿,只是身量於世子而言有些小了,且將就將就吧,現下也沒別的了。”

趙希言也沒有推脫,拿了衣服便走到了屏風後將濕衣更換下來,“你不問我是如何來的嗎?”

“世子武藝高強,今日落得如此狼狽,身上還帶有血腥味,能是如何來的呢?”楊書瑤反問道。

趙希言嘆了一口氣坐下,“我是從宮中逃出來的,的確,現在外面都是搜捕我的人。”

楊書瑤看出了趙希言的來意,於是道:“如今京城門緊閉,就算是百姓也不得輕易出入,只有身掛牙牌的李氏族人,能夠自由出入這京城。”

趙希言也明白眼下的困難,於是道:“我沒有其他法子了,只能想到你。”

楊書瑤想了一會兒,“我會想辦法幫你的。”

趙希言聽後連忙謝道:“若此次順利,楊姑娘的幾次救命之恩,言一定永記。”

“但我有條件。”楊書瑤道。

“什麽條件?”趙希言問道。

“等世子日後成就了功業,我自然會開口討要的。”楊書瑤道。

“好。”

“一言為定。”

--------------------------------------

——英國公府——

李三郎匆匆離去後,趴在案上的李九郎撐著身子緩緩坐起,望著兄長已經遠離的背影,李九郎起身走到院中,此刻臉上的紅暈已經消散,院子被屋舍與廊道圍成一個四方,他擡頭看著烏雲密布的天空,雨後的空氣很是濕潤,不禁道:“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陟嶽麓峰頭,朗月清風,太極悠然可會,君親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聖賢道何以傳,登赫曦台上,衡雲湘水,斯文定有攸歸。”

“九郎遊學,去了一趟湖廣行省的嶽麓書院,看來對那裏還是十分留念,感悟頗深啊。”李九郎身後傳來一道女子的聲音。

李九郎回身,拱手道:“四姐。”

女子走下石階,“族中子弟皆被權力所誘,唯有你,還算清醒。”

“四姐不也是麽?”李九郎說道,“九郎求學求道,不過是想避世,求一個安逸罷了,奈何出身。”

天空忽然又飄起了細雨,李四娘伸出手,用掌心接著從雲層中落下的雨滴,冰涼的雨水打在白皙的手掌上,一陣刺骨的寒冷逼入心中,“堆金積玉,日日慳貪心未足,足上何求,直待荒郊臥土丘,回頭有路,爭奈愚人迷不悟,若悟回頭,免了前程無限愁。”

李九郎負手站在雨中,閉眼感受著被雨水沖刷的滋味,“世間唯不可洗的,是心靈,我從湖廣回京,那一路上百姓們都在議論朝廷與燕王,李氏弄權已是人盡皆知,可燕王為何不出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