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北平府

兩根杏樹的枝條作劍, 在習武之人的氣勁中散發著殺氣,趙希言的劍術為燕王親自傳授,後派專人為世子師教授武藝, 其中還有陳平與燕王府的護衛指揮使。

幾招比試下來, 陳平越發力不從心, 趙希言便道:“我已不是當年稚子, 長史可莫要謙讓。”

比試時,旁側突然傳來琴聲, 雖不通音律,但常年混跡風雪場所,便也能聽得出詞曲好壞的一二。

鮮紅的指尖輕輕撥動著琴弦,悠揚婉轉的琴聲從伏羲琴身內傳出,與琴音一同的還有歌聲,“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廣平府——

同一時刻,但廣平府與與京城寧靜不同, 此刻,燕王大軍正兵臨廣平府城下, 十萬大軍壓境,密密麻麻圍堵住了城墻。

火.器營在最後,□□手在旁, 兩翼騎兵,攻城的步兵身著重甲, 他們的臉上都布滿了戰爭的烙印。

朝廷為護濟南京畿之門戶, 故提前在廣平府增設了守軍,經管如此,可廣平府最高掌權者廣平知府十分膽怯,尤其是親自見到燕王的大軍陣仗又素來聽聞燕王之勇, 便暗中將家人送走,下令軍士死守,且鋪設路線,做好了一旦城破就逃亡的準備。

另一側的燕王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將士們士氣高昂,至廣平府城下時,燕王並沒有急於進攻,與百姓們認知勇猛不同,燕王在戰場上並不焦躁,他求得不僅是勝,還有穩重,以最少的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

入陣前,後營擡來幾壇子佳釀,將將士們手中的陶碗一一斟滿。

“燕國的勇士們,寡人定北方,你們有不可沒的功勞,你們是燕國最大的功臣,你們選擇了燕國,是寡人之幸,而今朝廷不仁,權臣當道,國將不國,寡人為太宗孫,豈能坐視不理,今兵臨城下,燕國大業,亦仗諸位。”

燕王作為封國的君主兼將帥,每一次出征皆與士兵同吃同睡,因而在軍中的聲望無人能及,燕國屬臣便不敢生作亂之心,相比於一盤散沙的朝廷,燕國的君臣將士則萬眾一心。

咚咚咚!——

城下的戰鼓響起,燕國的將士整裝待發,涼爽的夏風拂過冰冷的武器,在槍.炮之間遊走,從鐵骨錚錚的燕國將士身上吹過,洗去一身風塵。

伴著鼓聲,身披重甲的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其勢氣足已將守軍嚇得腿軟。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數十名士兵持盾在最前,擋住抗雲梯的將士,伴隨著源源不斷的鼓聲,軍中忽然響起了一陣歌聲。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歌聲一點一點滲透進攻城將士們的心中,與戰鼓聲一樣鼓舞著士氣,此行,成就的是帝業,將士們心中皆燃起了一把,比抗擊戎狄還要振奮的大火,身上的熱血正被這把火一點一點燃燒著至沸騰。

---------------------------------

——紫禁城——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突然傳來琴聲與歌聲,讓趙希言變得尤為興奮,被困於宮城內百般聊賴的她忽然來了極高的興致。

“陳長史可要小心了。”趙希言提醒道。

陳平看見趙希言散漫的眼神突然變得堅韌,於是握緊了手中的杏枝開始認真的陪同世子比劍。

枝條在空中飛舞,甩出一道又一道鞭笞的巨響,隨後相撞在一起,推進又退後,前幾招難分高下。

夏風略過撫琴人,吹起襦裙雙袖間搭著的粉色披帛,長長的綾羅吹向一邊,隨著風漂浮不定。

內侍端著抱握在胸前的雙手守候一旁,女子心無旁騖,沉靜在自己的琴音之中,偶可聽見紅墻外傳來的氣息,與劍氣之聲。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琴聲頓,劍聲來,琴聲起,劍聲匿,琴聲入耳,彈琴人入執劍人心。

執劍之聲亦入彈琴人之心,此琴舞得極快,是在鼓舞,也是在期盼。

彈琴人的琴音聲聲悅耳,難叫聽琴人不動心,執劍之時也多了幾分爭勝之心。

劍膽琴心,不經意之間,心意相通。

-------------------------------------

——廣平府——

燕王身著鎧甲手握腰間懸掛的配劍靜站在軍陣中間搭建的木台之上,旁側執旗指揮的軍官則盯著燕王,時刻等待修改軍令指揮軍陣。

城下進攻,而城上守軍也開始了緊張的防守,守成將士一聲令下,箭如雨下。

燕軍將士停步舉盾,抗雲梯的士兵躲閃不及,倒下後便有人迅速替補上。

燕王見此,於是走到高高架起的皮鼓前親自擊鼓,燕王的鼓聲頻率較擊鼓將士要快許多,同時後方再度傳來一陣歌聲,“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將士聞鼓聲進,倒下之後陸續有人替補,不畏死之心,使他們成功走到了城樓下,近半個時辰,雲梯被成功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