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應天府生人

耳畔的呼吸聲讓年輕人的心跳不自覺的加快, 於是故作鎮定道:“昭,不是那個意思。”

女子背著手後退了一步,旋即在他身側走動, “若沒猜錯, 被廢的先皇後姓張, 九昭, 九昭,先生應是對趙姓皇族恨之入骨, 如今肯賣命於燕王,必是有著救命之恩,所以站在妾身前的大人其實是大明…”

年輕人聞之慌忙轉身進前一步,擡手將女子的嘴捂住,“姑娘慎言。”

女子瞪著一雙明亮透徹的眼睛不再繼續多言,年輕人隨之松開手,退後一步合袖拱手道:“昭, 失禮了。”

年輕人一身書生氣,官場順遂, 卻與女子相處起來有些許的木納,女子便捂嘴笑了笑,“先生如此怕妾說出去, 是否要給些好處來封口呢?”

年輕人愣了愣,直言問道:“姑娘想要什麽?”

“妾只想要先生身上一件物事。”女子回道。

“何物?”年輕人追問。

“等妾想說的時候, 先生自然會知曉。”女子與之打起了啞謎。

年輕人不好再說什麽, 便又提醒道:“令尊浩然正氣,是朝廷不可缺的法官之才,日後江山易明主,必會再受重用, 因罪離京,其實是因禍得福,應天府形式緊張,昭此次再入狼穴,是還有未完成的使命,杭州離京城不遠,易遭波及,姑娘當早些回湖廣才是。”

見人要趕她走,女子道:“妾此行杭州也是要入京的,與先生回京復職不同,妾是應天府生人。”

年輕人笑了笑,女子旋即反應過來,也隨之捂嘴笑了笑,“妾倒是一下給忘了,先生原也是應天府生人呢。”

-------------------------------

成德十四年,初秋,燕王率軍第三次進攻濟南府,在江陰侯吳達的嚴密防守之下,數次進攻無果,只得撤兵退回德州。

與此同時,張九昭抵達京城,復翰林院庶吉士,入京當日,便登國公府大門,攜厚禮拜訪吏部尚書李知裕。

曾作為湖廣布政使司的地方知府的李知裕,早有在湖廣聽聞張氏之才,便破格接見,張氏投誠,隨後被提拔為翰林學士,負責起草詔書。

濟南府的戰報傳入京中,使得一眾京官大松了一口氣。

——紫禁城·儀柔殿——

自入秋以來,許是沒了旁側的嘈雜聲,連儀柔殿都變得尤為安靜,宮殿內偶有琴聲傳出,可卻再沒了伴琴的劍聲,也再沒了那曲越人歌旋律。

未靠近紅墻的杏葉開始泛黃,秋風卷起幾片落葉,秋千架上沾滿了灰塵也無人擦拭。

儀柔殿大殿的門敞開著,秋風穿堂而過,煽動著殿內幾幅畫軸與卷簾。

白色皁靴踏入朱漆門檻內踩在光滑的地板上,內侍走上前叉手弓腰道:“公主。”

晉陽公主背對著內侍,不知何時起,儀柔殿內多了一只舶來貓與一只白色的鳳頭鸚鵡。

“三郎呢?”晉陽公主喂著籠中的鸚鵡問道內侍。

內侍瞧了一圈儀柔殿,見桌底露出了一條白色的長毛尾巴,於是走近將獅貓抱起,“它在這兒呢,公主。”

晉陽公主將這只獅貓喚作三郎,內侍抱著走近晉陽公主,道:“朝廷消息,先前回家省親的翰林院庶吉士張九昭歸京了,他去拜訪了吏部尚書李知裕,因是長沙府人,李知裕曾任長沙知府,三人相熟,張九昭又投誠李氏,遂提拔為正五品的翰林學士。”

“張九昭…”晉陽公主抱過獅貓,順著座榻坐下,一邊撫摸著貓背一邊思索,“吾從來沒有見過省親半年之久,卻在最危機之時選擇回來復職的。”

“公主也覺得這個張九昭很可疑?”內侍問道。

“不是可疑。”晉陽公主道,眼裏充滿了肯定,“那孩子,走之前倒是什麽都交代得一清三楚,當真是不怕我將她就地賣了。”

“公主因世子困於此地,什麽都交代,足已說明,世子對公主的信任,如今的時局,燕王取天下,是早晚之事,能讓世子這般信任,於公主而言,可謂是福。”內侍回道。

“可是這孩子,終究是沒將我的話聽進去。”晉陽公主搖頭道。

“公主教育孩子苛刻,難道也要苛刻到己身?”內侍笑眯眯著反問。

晉陽公主擡頭,獅貓便從她懷中跳了出去,“連你也要打趣吾不成?”

內侍叉手,“小人不敢。”

“燕王雖強,但江陰侯吳達也不容小覷,想必燕軍在濟南府吃了不少苦吧。”晉陽公主問道。

內侍點頭,“今日得知消息,燕王率軍進攻濟南府三次,三次都是無功而返,還折損了帳下幾員大將。”

“僵持得越久,損耗就越大,朝廷有富庶的江南做後盾,對於燕軍來說,持久戰,並非好事。”晉陽公主分析道。

“李知裕軟禁了太子,皇後殿下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且聽信李知裕的話另外派了監軍至濟南府,兵權由監軍掌握,但城防與調度,皆聽從吳達之意。”內侍道,“為的就是防止吳達平亂後,反過來對付李家,擁護太子登基,最近李知裕走訪漢王府較為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