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晚年孤寂

永康八年,燕王的罪名洗清之後,皇帝遠征負傷的消息也因此傳開,又已年過花甲,疾病纏身,軍政之上越發力不從心,於是群臣將希望寄托於燕王身上,同年,冊立燕王為皇太子,命其代為理政。

永康八年二月,群臣奏事不至乾清宮而獨往東宮,東宮成為實際的朝廷,皇帝遂禪位於皇太子。

二月十四日,皇太子於奉天殿舉行登基大殿,同時大赦天下,尊皇帝為太上皇。

新君繼位後,由於乾清宮只能有一位主人,便將太上皇移居春和宮,著專人伺候。

同時,下詔赦免永康年間潛入宮內的元朝舊部,並封楊氏為金城郡主,彰顯大明對前朝宗室及子民的寬容,以此來告誡潛伏於九州各地的前朝臣民的後人以及北方的諸胡。

赦免的詔書剛下,潛在京城與地方的前朝後人聚集在一起,欲謀劃劫獄的計策便就此而止,避免了一場更大的,楊氏的獲封,以及皇帝的特赦,錦衣衛自此不再追查,接納異族,這使得這些舊民不用再隱姓埋名。

同年,經皇帝遠征一戰,諸胡也遭到重創,韃靼入潛中原的目的暴露,未等朝廷派軍發問,韃靼便與諸胡上疏,請求每年朝貢,皇帝納之。

太上皇退居春和宮後,皇帝加恩五軍都督府,其左右都督以年邁為由相繼上疏請求致仕,獲允。

——春和宮——

“陛下將太上皇您從藩邸帶出來的舊部除了文臣,都更換了。”

自太上皇移居春和宮,這裏便成了內廷禁宮,除了指定的太醫與送膳的宮人便只有兩個曾經侍奉過他的太監。

春和宮也因此變得十分冷清,老太監王懷忠正在替太上皇烹茶,另外一名服侍在側的太監便在皇帝身側尤為不滿的說道。

皇帝躺在榻上,氣色很是虛弱,“事已至此,又能如何,朕已不再是年輕之時了。”

“再者……”皇帝側頭看向窗外,樹木正盛,眼裏看得極為明白,“這才是帝王的手段。”

而後皇帝又苦笑了起來,“趙擇啊趙擇,你縱橫沙場這麽多年,殺人無數,什麽陰謀詭計沒有見過,竟也會被欺騙麽?”

隨著軍政大權逐漸掌握,皇帝登基之初便開設貢舉與武舉大量選拔人才,三日一朝也改為每日一朝,政務越加繁忙,前往春和宮探望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乾清宮——

“昨日與殿下一同去探望太上皇,看見身側的老太監烹茶的手都不穩了。”大殿內,與皇帝下棋的晉陽長公主忽然提起道。

趙希言落下一子,“王翁是王府裏侍奉爹爹最久的人。”

“說起來,他對陛下也算是有大恩,如今一把年紀,陛下也該讓他享享清福了。”晉陽長公主又道。

趙希言聽後覺得有理,“是啊,我患難時,王翁也沒少替我求情。”

永康八年夏,以前司禮監掌印王懷忠年老特準其出宮養老,於紫禁城旁賜府居住,同月,太上皇病情惡化,遂召天下名醫入內診治。

——春和宮——

至晚年疾病纏身的趙擇,頗為孤寂,思念膝下兒女,居春和宮時,常派人至乾清宮探問皇帝。

噠噠噠,太監走入寢殿叉手,“太上皇,陛下他……”

“看守的人說陛下今日上午還在武英殿聽政,下午就陪長公主出宮了,今夜,怕是回不來。”

太監低著腦袋,“陛下只要陪同長公主出宮,便會是一整宿,直到次日早朝才歸。”

太上皇聽後連咳嗽了好幾聲,隨後很是無奈的罷了罷手,“罷了。”

——

永康八年,冬至大朝會,聞新君繼位諸邦國紛紛來賀,各地方也派遣使臣入京朝貢。

冬至當日,京城上空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因雨被風吹斜,行人撐著油紙傘也被打濕衣裳奔跑著回家,臨街的鋪子退回店內,攤販也收了攤。

但大朝會卻沒有因這場雨而停罷,奉天殿內布置依舊,錦衣衛陳設鹵簿儀仗,教坊司陳列大樂。

——乾清宮——

尚服局女官將皇帝朝會接見諸國使者的冠冕鞋襪送進殿後便帶著原班人馬識趣的退出了大殿。

“姐姐為何一定要舉行今年的冬至大朝會呢。”坐在鏡台前的趙希言開口問道。

“只有大朝會,才能讓那些沒有見過陛下的人赴朝,才能知道陛下長什麽樣子。”

晉陽公主道,隨後將她的發髻挽起,俯下身靠著她的單側肩膀,“唯朝會才能知皇帝之貴,讓四海不敢輕蔑新君。”

“皇爺。”已晉為司禮監掌印的明章走到寢殿門口輕輕喚道。

“什麽事?”趙希言朝門外問道。

“春和宮差人來話,說太上皇……”明章語塞,等他再要啟齒時,外朝一名太監步入內,叉手道:“陛下,奉天殿已準備妥當,文武百官都已序位殿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