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帝後大婚

縱使萬般思念與不舍,但趙希言還是問了一句,“這裏就像一座沒有上鎖的牢籠,有萬般束縛,門就在那兒,可你進來了就再也出不去了,你……”

“晉陽已經死了。”沈氏說道,“這一次,心甘情願留下的是沈氏。”

沈氏的話讓趙希言自覺的靠近將人摟入懷中,“我還以為……我還以為……”

沈氏稍稍抽身,擡頭看著淚眼婆娑的趙希言,全然沒有了先前的帝王模樣,“二郎還以為什麽,以為妾不回來了?”

趙希言越發的哽咽,“以為你不要我了。”

沈氏連忙替其拭淚,“如若不這樣,妾又如何能正大光明的陪在陛下身側,成為陛下的妻子呢?”

洪佑四年春,皇帝納妃,五千良家子最終只一人入選,而後便有流言傳出,皇帝獨留的沈氏像已故的晉陽長公主。

民間百姓多不見晉陽公主尊容,故不知其貌,就連朝中的一些文武大臣與新科進士,皆信以為真,只當沈氏是酷似晉陽,就如先帝的賢妃一樣並未生疑。

然朝中一些與晉陽公主相熟的老臣卻能夠看明白,當沈氏出現於眾人跟前時,新城侯張弼,錦衣衛指揮同知周康都為一驚,但沒有一人敢言破此事。

洪佑四年盛春,新城侯張弼上疏皇帝請求立後,群臣附議,皇帝便順水推舟,冊立沈氏為皇後,封其父左都禦史沈逸舟為榮國公,其母為一品誥命,榮國夫人。

而後又派遣親信太監與錦衣衛用轎送沈氏回家,命吏部尚書至宗廟及天壇地壇進行祭祀,告慰天地、祖宗。

由於皇帝登基之前未曾娶妻,立後大典之時也是帝後大婚之日,遂命欽天監擇吉日,禮部造皇後寶、冊,命六局二十四司及十二監備齊六禮,昭告天下,以錦衣衛指揮使顧千瀾為使,提雁至沈府告期,並安排尚服局尚儀入府教導皇後禮儀。

洪佑四年盛春,諸國聞訊紛紛派遣使者赴京祝賀,皇帝行親迎禮,這一日,繁華的京城無比熱鬧,張燈結彩的街道上聚滿了圍觀的百姓,沈府門前更是堵的水泄不通。

是日清晨,天還未亮,整座紫禁城燈火通明,皇帝大婚的親迎禮並未設正副使來代替天子親迎。

而由皇帝自己,乘坐玉輅親臨皇後家中接親。

此舉先是遭到禮部一些文官反對,以帝後是君臣、夫妻,等綱常為由,後遭皇帝所斥。

皇帝力排眾議,在大婚當日親乘玉輅出宮,這也成為千百年來,首位天子大婚時,不設使代替而真正親迎。

天明時分,尚服局送來袞冕,趙希言幾乎一夜沒睡,心中激動絲毫不覺困倦,左右太監也都換好了新的朝服朝冠等候在殿外。

皇帝換上袞冕從大殿內走出,明章瞧見後笑眯眯道:“皇爺今日格外精神。”

趙希言笑了笑,也不覺得冠冕沉重,眯眼笑道:“今日是吾與禾兒大喜之日,吾高興。”

明章遂叉手弓腰,便隨著趙希言離開了內廷,奉天殿前將皇帝的玉輅設為了親迎的彩輿,禁軍為前導,鼓樂齊鳴,儀仗隊隨於車駕前後,駕前的錦衣衛都換上了赤色的織金飛魚服。

地方使臣與諸國使者送來的賀禮皆擺在奉天殿前展示。

至太陽西落,始親迎之禮,太監扶著皇帝登上彩輿,裏面放著制案和節案,親迎隊伍從午門出宮,禦道兩側盡管有禁軍在維護秩序,但仍然擠滿了圍觀的百姓。

她們親眼看見彩輿內坐著的正是身著袞冕的皇帝,於是引來一陣熱議。

“國朝已數十年沒有舉行這樣盛大的婚禮了。”

“帝後大婚,竟是陛下親自出宮迎親麽?”百姓們紛紛疑惑,“這可是千百年來的頭一遭。”

也使她們不禁感嘆,“這位皇後殿下究竟是何許人也,能讓陛下如此看重。”

“聽聞將要冊封的沈氏長得極像已故的晉陽長公主。”

未選上後妃被遣送回家的少女與家人,看著彩輿內穩重,氣宇軒昂的皇帝,紛紛湧起羨慕之情,“都說當今陛下乃是京城男子中最好看的,而今見了,豈止是京城啊。”

“已許久沒有看見這樣眉目俊秀的男兒了,不知陛下看中的沈氏,是何模樣。”

“聽說也是一位美人兒。”有女子道,“左都禦史家的千金,名門出身。”

“可沒有聽說京城美人裏有沈這一號人物。”

“說不定不是因為樣貌,而是陛下與這位沈氏相識,畢竟沈國丈可是陛下潛邸內的屬臣。”

百姓們都好奇日後的大明皇後究竟是何模樣,又是怎樣的人,能讓皇帝如此青睞。

迎親隊伍抵達沈府門前,車架剛停,禁軍連忙上前驅趕圍觀的人群,隔絕出一塊安全的地方,皇帝這才從彩輿內弓腰走下。

晚霞照耀著儀仗隊伍,打在皇帝的側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