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誰會漁翁得利?

容錚疊著雙手朝上:“啟稟陛下, 河間府官員牽連甚多,大小交錯,利益甚大, 為防河間府再重新引發民亂,兒臣以為應推舉在百姓心裏有著一定聲望的地方官擔任。才能快速穩定民心, 早點疏通商道還可以避免河間府生意流失。”

此面話一出, 心知肚明的人都知道,河間府的勢力已經重新洗了,太後現在占上風。陛下也不可能向太後的勢力妥協。所以調派人的進度就卡在這裏,雙方勢力僵持不下。

這個時候太子出來打破僵局,對很多臣子來說何嘗不是一份勇氣。

若是陛下答應了, 那太子以後在朝廷話語權又會多一分。

武帝深深地看著太子,再看看旁邊和天子站的遠的千秋拓。

看來丞相並面沒有教她怎麽做, 而是太子自己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眼下太後的人在河間府肯定是不得民心,他的人又鎮不住外戚,甚至倒戈。

他還不如選太子推薦出來的人。從中漁利。只要是太子,武帝覺得自己作為父皇, 身為他的孩子怎麽都會孝敬他。

況且太子她本來就機靈, 會做人。否則也不會將賬簿送還回一半給他。

不管怎樣, 起碼不會再讓太後得進一步。

武帝道:“太子可有什麽人選?”

容錚稟告:“河間府有一位秀才縣令,他在河間府協助兒臣立下許多的功勞, 同時在百姓裏有著很高的聲望。”

武帝挑了挑眉讓列隊的一個官員出來說話。

那官員看眼色行事,他趕緊道:“譚西縣令, 譚西確實在河間府賑災時,勞心勞力。他甚至還為了配合太子肅貪行動親自處置了自己的女婿馬校尉。”

“陛下臣以為此面人可行。”

哪怕太子別有用心想為自己的人獲得利益。

武帝舉動自己只要出手,何嘗拉攏不到一個小小的譚西縣令。

於是,他滿意道:“既然是太子親自推選的人, 即刻傳令下去,朕命譚西縣令為河間知府,坐轄六縣,保證南北商道的通暢。”

歡公公很快

就去擬旨,然後交給了出列的那名官員。

官員便退出禦正殿,親自辦理此面事。

整個過程完全沒有阻止,連太後的人都沒有出來爭吵。

看來容錚的一個決定倒緩和了兩方勢力的氣焰。

千秋拓朝容錚露出贊賞的目光,太子出去一趟後,倒是越來越上進了。

只是,他的女兒。

想到千秋燕先前和自己聊的歡,可從昨晚開始卻忽然把自己關在閨房裏,悶悶不樂,連她最愛的劍都不舞了。

他這個老父親就不由擔心起來。

之前他覺得燕兒和太子感情應該蠻好的,女兒怎麽突然說不開心就不開心了?

現在朝廷安排好河間府後事,朝廷又有官員提出遼國公主快到的消息。

容錚還是第一次聽說除了燕國以為的王朝,她在書房查閱了不少資料,知道有這麽一個附屬國被大燕打得服服帖帖,每年進貢牛羊。那就是遼國。

怎麽現在遼國是腰杆子硬了,竟然敢親自來燕國挑駙馬,甚至還挑到慕容祁的頭上。

不可思議的是武帝竟然還以□□上國禮儀之邦,為教化蠻國的名義贊成了這門擇婿親事。

容錚不禁為這個九弟捏把汗,他的未來要是真的成為駙馬,會比當一個王爺要慘。

尤其是大燕國從先帝開始就已經不流行皇室聯姻了。

開了這個列,九弟的名聲就相當於臭了。

從前不流行皇室聯姻,完全那個時候是因為國力強盛,就算有藩王求姻被拒絕也不會覺得失禮,反而覺得被拒絕是最正常不過。

可現在時代不同了,大燕國逐漸露出衰弱的一面,就有屬國開始不服大燕為上國試圖挑戰權威。

雖然現在明面上沒有反抗大燕,有試探的動作,但在先帝那個時代,對百官百姓都是非常難以置信的事情。

他們也許沒想到大燕沒落到要對一個屬國退讓,並面且這個屬國的兵力一直在增強。已經開始對南方虎視眈眈。

對此面事,千秋拓現在只能選擇協助武帝。

千秋拓主動上前請命道:“遼國大王為了兩國之間的友好前來聯姻,實乃一場幸事

面。臣願意為陛下效犬馬之勞,待遼國使者到來親自接待他們。”

武帝的臉色終於緩和了許多,盡管他知道此面事是自己國力不強造成的,但丞相和其他反對派不一樣,主動為他擔負責任。

武帝露出了笑容:“此面事就交給丞相去辦,無論是否成功,朕都不會責怪於你。”

千秋拓低頭道:“臣遵命!”

君臣之間的互動瞬間讓兩派人的臉色都變了。

他們都很清楚遼國來選婿的條件是陛下親口答應的,南鏡這個爛攤子也是陛下常年與太後內鬥被遼國趁虛而入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