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禦書房裏。

“陛下, 前幾日,漢王府發生那樣的事情,現在整個京師的人都在議論漢王殿下德行有失才會招來驚雷閃電。”解縉是他們幾人中說話最直的一個, “陛下,您的登基大典是要事,是大明的盛事, 決不能出一點差錯。”

楊士奇接著說道:“陛下, 解大人所言極是, 漢王殿下如今招人非議, 還是不要出席登基大典比較好。”

楊榮緊跟著說道:“陛下,如果漢王殿下出席登基大典,像前幾日那樣招來驚雷和閃電, 甚至天火, 怎麽辦?”

“陛下, 您的登基大典不能出現一點差錯啊。”

聽著楊士奇他們三人的話, 朱棣陷入了沉思。

“陛下,漢王府的事情鬧得全程皆知, 您要三思啊。”

“陛下……”

楊士奇他們身為朱棣的心腹重臣,處處為朱棣考慮著想。關於不讓漢王參加登基大典一事,他們也是猶豫了幾天, 這才敢向朱棣提出來。

“三位愛卿的話, 朕心裏有數。”朱棣自然也能感受到楊士奇他們的一片真心。

楊士奇他們三人聽到這話,心裏便放心了。

“陛下, 臣還有一事要說。”

朱棣看向解縉, 溫聲道:“愛卿請說。”

“陛下, 等您的登基大典結束, 您該讓漢王殿下回雲南封地了。”解縉說道, “陛下,臣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漢王殿下不適合待在京師,更不適合待在您的身邊,否則有可能會給您招來……”【不幸】兩個字,解縉沒敢說出來。

楊士奇又接著說道:“陛下,雲南是南疆重地,您即位後,雲南周邊的幾個國家都沒有派人來朝賀,您應該派漢王殿下去雲南震懾他們。”

楊榮說道:“陛下,漢王殿下驍勇善戰,又是您的親子,他去雲南鎮守,周邊國家自然不敢小瞧大明。”

解縉言道:“陛下,雲南周邊的幾個國家一向都不老實,早就該派一名威嚴赫赫的將軍去鎮守,您讓漢王殿下去雲南,不就是為此嗎?”

朱棣輕輕頷首:“朕讓高煦去雲南,的確是讓他震懾周邊的國家。同時,也監督雲南官員,防止他們與外邦勾結。”

“陛下,您既然有此意,等登基大典結束後,您還是讓漢王殿下回雲南吧。”

“陛下,除了漢王殿下,其他幾位王爺也該回封地了。”楊士奇勸說道,“這麽多藩王滯留在京師,並不是什麽好事。”

朱棣輕點了下頭說:“朕正有此意。等登基大典結束後,就讓藩王們回封地。”

楊榮他們連忙說道:“陛下英明。”

朱棣微微笑了笑,隨即看向楊士奇,“等登基大典結束後,士奇你該教導瞻基讀書了。”

“是,陛下。”

“瞻基這孩子喜歡讀書學習,每天都問朕,你什麽時候能教他讀書?”朱棣搖搖頭,無奈又寵溺,“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讀書,還說如果你實在太忙,沒空教他讀書,讓朕給他換一個先生,朕就沒見過這麽愛讀書的孩子。”

“是臣的罪過,一直沒有去教導殿下。”

“瞻基還說了,你如果再不去教他,他自己都能把春秋三傳讀完了。”朱棣深深無奈,但是語氣又充滿驕傲,“這孩子每天至少讀書兩個時辰。朕和皇後都沒有催他讀書寫字,他自己非常乖地讀書練字。”

“沒想到殿下如此好學。”楊士奇開玩笑道,“臣三四歲的時候只知道玩樂,被爹娘逼著讀書。”

解縉說道:“臣六歲才啟蒙,那個時候不願意讀書,每每都是被夫子和爹娘逼著讀書。”

楊榮也說道:“臣小時候也不願意讀書,被爹娘打著讀書,像殿下這樣自己愛讀書學習的,還真是少見。”

朱棣想要聽的,就是他們這番話。

“朕小時候也不願意讀書,那個時候父皇在外征戰,管不了我們兄弟幾個讀書,大哥就負責教導我們讀書,我們兄弟幾個調皮的很,沒幾個願意讀書,當時把大哥氣的不輕,朕還因此挨過不少打。”想起小時候讀書的情況,朱棣的臉上不覺露出懷念的神色,“大哥當時為了能讓我們好好讀書,對我們各種威逼利誘,結果還是沒有效果。朕原本以為朕也會像大哥那般對孫子威逼利誘才能讓孫子好好讀書,沒想到朕完全不用操心。”

“陛下,殿下如此勤奮好學,是您的福氣啊。”楊士奇笑著說,“臣經常為家中幾個孩子讀書一事頭疼,他們都不太願意讀書。”

“殿下讀書不用人操心,真是讓臣等羨慕陛下。”他們不是在拍馬屁,是真的羨慕朱棣能有如此聽話又勤奮好學的孫子。

聽到楊士奇他們這番羨慕的話,朱棣心裏驕傲極了,不過他嘴上卻說:“這孩子有時候讀書就是半天,朕擔心他太過喜歡讀書,把自己讀成書呆子。”

“陛下,殿下鐘靈毓秀,怎麽可能會變成書呆子?”皇孫殿下全身上下充滿機靈勁兒,讓人看了十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