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朱棣帶著朱高熾和朱棣他們祭拜完他的祖父和祖母, 並沒有急著回南京,而是留下來播種小麥。

九月份正是播種小麥的季節,鳳陽的百姓們開始忙著種小麥。

既然遇上了播種小麥的季節, 朱棣當然要帶著文武百官一起種小麥。當然這麽做是為了讓老百姓知道皇上很重視糧食的種植。

朱元璋在位時, 他經常帶著朱棣他們一群兒子回鳳陽,他還常帶著朱棣他們一起下地種水稻、種小麥。

在種小麥之前,得深耕耕地。朱棣很多年沒有下地耕地, 動作自然變生疏了不少, 但是耕了一會兒就變得熟練。

此刻,朱棣跟在牛的身後,雙手扶著犁耕地。

在他的旁邊,朱高燧走在前面拉著犁,朱高熾跟在他的身後扶著犁耕地。

其他大臣, 大多數都像朱高燧和朱高熾這樣兩人互相合作耕地。

在鳳陽,並不是每家每戶都有牛耕地。家裏條件好的人家,才會有一頭牛。家裏條件稍微好點的人家, 有一頭驢或者一頭騾子。家裏條件一般的人家,就只能靠人工來耕地。

耕好地, 立馬要施肥。

徐皇後跟在朱棣的身後,等他耕好, 就立馬施肥。她一點也不嫌臟, 弓|著|腰動作熟練地施肥。

朱瞻基跟在徐皇後的身邊, 學著她的動作撒肥。

年輕的時候,徐皇後她們幾個兒媳經常跟著馬皇後做農事。像施肥這樣簡單的事情,她們以前經常做。

朱瞻基人小, 個子矮, 不用弓|著|腰撒肥, 並不覺得累。有時候,他還幫朱棣一起扶著犁。

鳳陽的百姓們見皇上帶著皇後,又帶著文武百官耕地,自然是非常感動。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他雖然不是每年都會回鳳陽,但是每隔幾年他都會帶著兒子們回鳳陽,和老百姓們一起春耕種水稻,或者一起秋耕種小麥。不過,這幾年,沒有皇帝回到鳳陽種地。

朱允炆登基後,只回過鳳陽祭祖一次。那個時候回來,並沒有下地跟百姓一起春耕。

在南京時,朱允炆也從來沒有下地春耕或者下地秋耕。

朱元璋在位的時候,每年都會帶著大臣們去南京城外的田地春耕、秋耕。那個時候,懿文太子跟著他一起。

除了每年春耕或者秋耕,朱元璋和馬皇後他們還喜歡在宮裏種東西。他和馬皇後在皇宮裏挖出一塊菜地,每年種了不少菜或者瓜。

馬皇後非常會種菜,不僅種的好,而且結的還特別多。她和朱元璋兩人吃不完,還經常送菜或者送瓜給大臣們。

徐皇後跟馬皇後學種菜、學養蠶、學織布,學了不少東西。之前在北平府的時候,徐皇後也在燕王府挖出一片菜地種菜。

來到南京,徐皇後一直忙著處理後宮的事物,暫時沒時間種菜、養蠶。等到明年開春,她打算把馬皇後他們以前挖的菜地重新挖一下,然後繼續種菜、種瓜。

徐皇後一直弓|著|腰撒肥,腰疼的直不起來,但是她還是咬著牙繼續施肥。

朱棣累得滿頭大汗,也繼續扶著犁耕地。

一旁的朱高熾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不敢叫一聲累,也繼續扶著犁耕地。

大臣們也非常累,畢竟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沒有下過地耕地。

耕到中午,朱棣他們也不回去用午膳,就坐在田埂上吃著饅頭或者燒餅。

朱棣一邊吃著饅頭,一邊跟百姓們聊天。

百姓們見皇上這麽平易近人,膽子就大了起來,就跟朱棣聊了起來。

朱瞻基坐在一旁,嘴裏叼著饅頭,把百姓們剛剛說的話記了下來。

論種地,那肯定是百姓們最有經驗。他們能根據天氣來判斷會不會有蟲害,還能判斷今年能不能豐收。

在田埂簡單地用過午膳,又休息了一會兒,下午繼續耕地,直到傍晚才結束。

等回到皇家別院,朱棣和朱高熾他們的手心都被磨出了水泡,徐皇後和張明珍她們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朱瞻基倒不覺得累。此刻,他正在整理今天在田間記錄的東西。

百姓們跟朱棣他們說了很多種地的經驗,朱瞻基細心地把它們全部記了下來。

這幾天,朱棣他們一直在忙著播種小麥。

百姓們原本以為他們只會下地種一天,沒想到他們一連下地好幾天,種了好幾塊地。

朱瞻基站在田埂上,一雙小手叉著腰,目光非常滿意地看著他們種好的地。

“皇爺爺,等到明年,這幾塊一定會大豐收。”

朱棣剛剛喝完水,把水壺遞給馬三保。

“為什麽這幾塊會大豐收?”

朱瞻基理所當然地說道:“因為是我們種的啊。”他想到什麽,又補充了一句,“皇爺爺,你們不是說我是祥瑞麽,那我親自種的地一定能大豐收啊。”

朱棣故意問道:“只有這幾塊大豐收嗎?”

朱瞻基瞬間明白朱棣的意思,大聲地說道:“整個鳳陽的地都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