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這幾日, 朱瞻基沒有急著寫文章,而是先看楊士奇和解縉他們等人的文章。他們幾人不愧是有名的才子,不僅文章寫的極為出色, 詩詞歌賦也寫的非常好。不僅如此,他們的書法也頗為出眾。看他們寫的文章或者詩詞歌賦,是一種享受。

看了楊士奇和解縉他們不少文章後, 朱瞻基有了點心得, 這才開始寫文章。

這是朱瞻基第一次寫文章, 也是他的第一篇文章,他不想隨便寫寫。雖然楊士奇讓他想寫什麽就寫什麽, 但是他想一篇有內容的文章。

朱瞻基看了楊士奇他們以前寫的文章,寫都是跟國家大事有關。從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升到朝廷大事, 並且寫的一針見血,讓人看了會不覺反省。

之前,朱棣交代過朱瞻基,讓他在朝堂之事上藏拙,不要讓其他人知道他在朝堂之事上的過人聰敏, 所以, 朱瞻基不打算寫朝堂之事。

朱瞻基思來思去, 決定寫北京。

前段時日, 朱棣剛下旨設立北平府為第二個京師,並且北平府改為北京。

朱瞻基決定寫一篇有關北京的文章,但是他不打算寫北京的風土人情, 或者寫北京重要地理位置。這些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 也都能從書上看到。他打算寫幾年前的北平守衛戰。

那一年, 李景隆攻打北平府,戰況非常激烈,北平府差點失守。但是,這其中的艱險和不易,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其中的詳情。

朱瞻基打算寫他眼中的北平府守衛戰,他要讓大臣們都知道當年這場戰事非常兇險艱難,完全不輸給任何一場戰役。最重要的是,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他爹爹並不是不會帶兵打仗的“廢物”。

他二叔和三叔一直跟著皇爺爺打仗,立下了不少戰功,這讓武將們對他們很服氣,但是武將們卻不信服他爹爹。

朱高熾因為身子和腿腳不方便的緣故,並不能跟在朱棣身邊帶兵打仗,他只能留在北平府,管理和守護北平府。這就讓很多人以為朱高熾在朱棣出兵過程中沒有起到一點作用,覺得朱高熾占了嫡長子的便宜才會被立為太子。

別看朱高熾已被立為太子,但是朝中是有很多人不服氣他這個太子殿下。當然,文臣們是支持朱高熾。一是,朱高熾是嫡長子,他理所當然被立為太子,這也是儒家一直以來遵守的規矩。二是,朱高熾性情寬厚,又精通推崇儒學,這是文臣們樂意見到的。

但是,武將們對朱高熾這個太子就不太服氣,畢竟朱高熾並沒有與他們並肩作戰過。而一直以來跟他們出生入死的人是朱高煦和朱高燧。

在朱棣出兵過程中,朱高煦和朱高燧不僅帶著武將們立下戰功,還數次救了他們的性命。再說,朱高煦和朱高燧平日裏對他們武將不錯,經常和他們一起喝酒吃肉。再加上,朱高煦之前有意的拉攏,讓他們更加偏向漢王殿下。

朱棣手下的武將們,有一部分是支持朱高煦和朱高燧的。剩下的一部分沒有明確的立場,他們表示只效忠朱棣,不效忠任何皇子,這些人中包括張玉和朱能。

張玉和朱能他們沒有被朱高煦他們收買,但是他們暗地裏是支持朱高熾。不對,準確來說,他們暗地裏是支持朱瞻基的。

朱瞻基雖然還沒有被冊封為皇太孫,但是他深受朱棣的寵愛,又加上他是神仙下凡,又是真龍。張玉和朱能他們堅信朱瞻基日後會繼承大統。

但是,朱瞻基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他太小了。心急的大臣們可不想等到他長大在投靠,所以他們現在提前投靠漢王殿下。

朱瞻基雖然沒有上朝,也沒有從他皇爺爺和爹爹那裏聽說朝堂的局勢,但是他能猜到朝堂上的局勢是什麽樣的,也能猜測到他爹爹的境況。

他想寫北平守衛戰,就是想告訴眾人他爹爹並不輸給二叔和三叔。

朱瞻基心裏有了決定,就動筆認真地寫了起來。當然,他不會全篇只寫他爹爹的功勞,他還要寫皇祖母和他娘親,以及每個老百姓在守衛北平府戰役中的表現。

這篇文章不是短短幾百字就能寫好的,朱瞻基覺得他最少要寫幾千字。

楊士奇得知朱瞻基已經在寫文章,並沒有催促他寫快點,而是讓他慢慢寫,他這個做先生的非常期待他的文章。

朱棣和徐皇後很好奇朱瞻基寫的文章,想知道他寫了什麽,但是朱瞻基卻沒有告訴他們,並且表示等寫好後再給他們看。

是夜,朱瞻基的夢裏。

他把他剛寫好的一部分內容拿給朱標過目。

朱標看得非常認真,時不時用朱砂筆把朱瞻基寫得不好的地方圈了出來。

朱瞻基安靜地坐在一旁看書練字。

他這兩年一直在努力練字,字寫的越來越好了。

朱標看完朱瞻基寫好的部分內容,毫不吝嗇地誇贊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