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在萬壽節前, 朱瞻基和朱棣他們回到了南京城。朱高煦和朱高燧也跟著回去了。

朱高熾沒有任何意外地被朱棣訓斥了。好在朱棣沒有懲罰他,這讓他心裏松了一口氣。

此時,朱瞻基正在東宮書房裏, 跟朱高熾說話。

當然,在跟朱高熾說話之前, 朱瞻基先去和他妹妹圓圓玩了一會兒。

將近一年沒回來,朱瞻基原本以為妹妹圓圓不認識他, 沒想到妹妹記得他。

這一年間,張明珍和朱高熾經常跟女兒說朱瞻基的事情, 讓她知道她還有一個哥哥。

圓圓一見到朱瞻基,就歡喜地朝他跑了過去, 嘴裏甜甜地叫著“哥哥”。

自從朱瞻基回來後, 圓圓和團團就成為了他的小尾巴。他走到哪, 她們兩個就跟到哪。

朱瞻基跟朱高熾說了說他們在北京做的一些事情, 和在北京發生的事情。

雖然每隔一段時間, 朱瞻基會寫信給朱高熾,但是在信中並沒有說太多的事情。

“爹爹, 二叔暫時是不會回雲南的。”朱瞻基說道,“皇爺爺會把他留在京城一段時間。”

朱高熾反應很快:“用來制衡我嗎?”

“爹爹, 你心裏清楚就好。”朱瞻基想了一想說, “接下來一段時間,皇爺爺會非常疼愛二叔, 讓二叔有足夠的勢力與你抗衡。”

朱高熾聽了此話後,幽幽地嘆了口氣:“我哪來的勢力?”

“爹爹,我可是聽皇爺爺說了, 大臣們都說你仁慈, 說你頗有賢名。”朱瞻基斜了一眼朱高熾, 道,“爹爹,你受文臣擁戴,還說你自己沒有勢力。”

朱高熾抓住了朱瞻基剛才話裏的重點:“賢名?我什麽時候有了賢名,我自己怎麽不知道?”

“爹爹,你在文臣中頗有賢名哦。”朱瞻基用奇奇怪怪的語調說道,“大臣們寫奏折給皇爺爺的時候,不僅誇你監國監的好,還非常仁慈,說你有仁義之心,說有你這個仁義的太子是大明的福氣。”

朱高熾聽後,心裏一陣恍然,臉色隨即變得沉重:“難怪之前父皇寫信罵我,原來是因為這個。”

“爹爹,文臣們誇贊你是好事,但是總是誇你仁義,這就不是什麽好事了。”朱瞻基提醒朱高熾道,“皇爺爺說你比他還有賢名,還說你比他仁義。”

朱高熾被這話嚇到了,臉色泛白地說道:“這……這……”

“爹爹,我跟我先生說過了,請他讓文臣們不要一直吹你彩虹屁。如果他們一直在皇爺爺面前誇你仁慈,對你來說並不是什麽好事。”朱瞻基在心裏感嘆道,太子真的是不好做啊。“你自己也跟大臣們說一說,讓他們不要總是在皇爺爺面前誇你,誇多了可是會出事的。”

朱高熾連連點頭:“你說的是。”說著,他擦了擦臉上的汗水,“我沒想到大臣們會在你皇爺爺面前這麽誇我。”

“二叔和三叔總是在皇爺爺面前說你受文臣們擁護。”朱瞻基再次提醒朱高熾道,“爹爹,你可得小心了。”

朱高熾正了正臉色說:“我會小心的。”

“二叔留在京城,一定會繼續籠絡朝臣,同時也要對付你。”皇爺爺的默許,讓二叔的野心越來越大,“爹爹,你接下來的日子不好過了。”

朱高熾苦笑一聲道:“我早就做好準備了。”說著,他嘆了嘆氣說,“我也早就猜到你皇爺爺會把你二叔叫回到京城的。”他早就料到會有這麽一天。

“爹爹,你做好準備就好。”朱瞻基沒有再多說什麽,因為他知道他爹爹什麽都懂。

朱高熾沒有再說政事,而是問起北京老百姓的生活。

正說話間,陳蕪走了進來,先向朱高熾和朱瞻基行了禮,隨即恭敬地稟告

道:“殿下,皇上叫您。”

“皇爺爺叫你,你趕快去。”

“爹爹,那我先走了啊。”走出東宮,朱瞻基問陳蕪道,“皇爺爺叫我什麽事情?”這兩日,皇爺爺在忙著準備讓馬三保下西洋拜訪外邦一事。

在他們回到南京前,馬三保已經做好出使外邦的一切事宜。朱棣也讓司天監選好良辰吉日,就在五月初五端陽節。

“奴婢不知。”

朱瞻基猜想應該是馬三保出使外邦一事。他急急忙忙走到乾清宮的禦書房,等他走近時,發現楊士奇和解縉他們都在。

“見過皇爺爺。”朱瞻基先向朱棣行了個禮。

楊士奇他們紛紛向朱瞻基行禮:“見過殿下。”

“先生請起。”

“瞻基過來。”朱棣對朱瞻基招了招手,隨即拿起解縉他們送來的《文獻大成》。

朱瞻基看到《文獻大成》,雙眼頓時一亮,一臉驚喜地說道:“解大人你們修好書呢?”

“回殿下的話,已經修好了。”

朱瞻基迫不及待地拿起一本看了起來。看了一會兒,他發現有些不對,和他那本金手指書上看到《永樂大典》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