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應龍之卵

目前在阿爾法星以及附近的行星和宙域內,人類總計發現了三十多頭可以被劃歸到“洪荒種”這個序列之中超級生物,這三十多頭洪荒種裏絕大部分都已經死去,只留下了如同宏偉遺跡般的屍骸。

而剩下存活的那一小部分,基本也處於休眠或是蟄伏的狀態之中,暫時不會對方舟造成威脅。

這三十多頭洪荒種,沒有一頭有著相似的外觀,它們每一頭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也可以說是目前已經發現了三十多種“洪荒種”生物。

但不管它們的形態何異、存活與否,這些洪荒種都具備這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大。

凡是能被稱之為洪荒種的生物,體型都極大……是那種遠超正常生物範疇的巨大,以人類現在的生物學水準,根本無法解釋如此巨大的生物的究竟是怎麽在這個宇宙裏存活下去的。

像利維坦那樣體長八萬米的鯨型巨獸,在這三十多種“洪荒種”裏,體型也只能排到中遊偏上的位置。

那些生活在太空無重力環境中的生物還好說,那些生活在阿爾法星上的洪荒種就很難解釋了——先不說阿爾法星和地球新生代差不多的大氣含氧量連梁龍和腕龍這種體型的生物都很難孕育出來,光是這些洪荒種自身的體重,就足以將它們體內的臟器壓得稀爛。

除非,這些超級生物能做到像方舟一樣,全船上下安裝數以萬計的反重力裝置,它們才能勉強獲得在這顆星球上的活動能力。

柯嵐在記憶裏搜索一下,就他所知的洪荒種生物,似乎沒有一頭的體長是小於一萬米的……像這樣的龐然大物如果想要將其封存在冰庫裏,那施羅德口中的那個“密封容器”,該要有多大?

“你先告訴我,這頭洪荒種……是死的還是活的?”柯嵐深吸了一口氣,問道。

“……活的。”施羅德遲疑了半秒,說道。

“他媽的!”在聽到對方的回答之後,一句臟話當即從柯嵐口中蹦了出來,“一頭——活的——洪荒種!你們是怎麽把這東西弄到方舟上來的?!”

“我不知道。”施羅德很老實地回答道——他是真的不知道,在他入職危機處理科之前,地下冰庫第五層裏的東西就已經封存在那裏了。當初在他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震驚程度甚至還要在柯嵐之上。

“冰庫裏的是哪一頭洪荒種?是現在已經公開的那三十多頭中一頭……還是某個未公開的秘密品種?”

“是‘應龍’。”

“‘應龍’?!”

應龍,這個名字最早出自於華夏戰國時期一部叫做“山海經”的著作,在這本書裏,記載了很多離奇古怪的神話生物,而“應龍”,就是這些神話生物中較為有名的一種。

“應龍”在古籍和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裏的造型和極為有名幻想生物“華夏龍”十分接近——鹿角、牛頭、蛇身以及五只鋒利鷹爪,這種幻想生物每個華夏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即便是在今天,方舟上很多華夏人後裔創辦的公司或組織,還經常拿龍型圖騰來作為自己的商標或是徽記。

而應龍,相比常見的華夏龍,則是還多了一對五彩的巨大羽翼。

至於洪荒種“應龍”,則是一頭發現於阿爾法星南極“極海”深處的洪荒種。

那是一條體長超過兩萬米、盤踞在極海中央大海溝最深處、“地獄之眼”海淵中的蛇形生物。

剛剛發現這頭洪荒種的時候,一名墨西哥裔的專家提出要用“庫庫爾坎”來為它命名——這是瑪雅神話裏羽蛇神的名字,只不過當時探勘隊裏有超過一半的專家都是華夏人,幾經討論,最後還是賦予了這頭洪荒種“應龍”這麽一個極具華夏神話色彩的名字。

這頭洪荒種渾身都被巨大的鱗片所包裹著,但在背部距離腦袋約三分之一處,卻是長出了一對巨大的羽翼——探勘隊曾對羽翼的大小進行過粗略的測量,結論是這對羽翼如果完全展開的話,單側的面積就相當於三個東九區並在一起那麽大!

一開始探勘隊還以為這只是一對鰭翅,是應龍的外部運動器官。可是當攜帶了可見光攝像機的無人潛水器靠近應龍之後,才發現這對翅膀上竟然長滿了類似鳥類羽毛一樣的東西——雖然這些羽毛的每一根纖維都有一人合抱粗細,但從遠處看,其形狀真的和鳥羽幾乎一模一樣。

一頭生活在深海海淵中的洪荒巨獸,身上居然長著羽毛——這要是說出去,簡直就像是一個笑話。

探勘隊的專家們當即提出了兩種結論:一部分人認為,這對羽翼可能並不是運動器官,而是進食器官,上面長的也不是羽毛,而是一種像鰓一樣可以過濾海水的器官,那些被“羽毛”捕獲、截留下來的魚類和浮遊生物,就會成為應龍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