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警覺

陳州宛丘縣,大概是後世的河南周口市淮陽區。

此處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州城被大湖環抱,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形似一個倒扣的碗,故名宛丘。

大湖叫“龍湖”,因伏羲氏定都於此,號曰‘龍師’而得名,占地萬畝,水面廣闊,有“萬畝龍湖”之稱。

在龍湖北面,有陵廟名為“太昊陵”,正是“太昊”伏曦的陵廟。

太昊陵始建於春秋,漢唐時不斷增建,禁止百姓在此樵采耕犁,宋太祖又設置守陵戶,三年一祭。

到如今,天下間戰亂不止,守陵戶早已消亡,祀事不修,廟貌漸毀,這座人皇的陵廟也開始破敗、荒蕪……

四野無人,李瑕牽著馬,緩緩走在廟陵外。

他一襲書生打扮,白衣翩然,長劍也用布包了起來,掛在馬上,仿佛是出門遊歷的學子。

從鹿邑縣一路至此,李瑕感到有些奇怪,隱約懷疑張家像是知道他要去宛丘縣一般。

他殺信使奪馬,拿了張家信令、縱馬狂奔。按道理,張家該是追在身後,比他慢一步才是。

但追在身後的追兵並不多,反而是他轉道西進之後,遇到了兩次埋伏,幾乎要了他的命。

幸而他警覺,險而又險地避過。

直到換了身份,重新折返北邊繞道,情況才好了些。

這讓他比約定的“十五天”時間晚到了兩天。

李瑕與林子約在宛丘縣會合,兩人卻不熟悉這一帶,就選定了太昊陵這個雙方都知道的古跡留記號。

這日,在太昊陵走了一圈,李瑕轉到了陵廟後面的碑林。

穿梭過一塊又一塊石碑,果然在一塊殘碑上看到了林子做的記號。

挖開了石碑下的土,裏面有一個小包裹,打開來,有一身蒙軍裝束、一塊令牌,以及一張紙條,紙條上僅寫了“西洺客棧”四字……

……

“百夫長,捉到李瑕了!”

雷三喜聞言,眼中綻出喜色。

他是張弘道的妻族,也是當夜誅殺額日敦巴日的百夫長之一。

在馬上要對付潁州邸家的關鍵時候,張弦道卻把他派來宛丘,搜捕李瑕。

當時張弘道還語重心長地叮囑他:“憑李瑕之能,或許該由我親自去對付。但潁州之事我走不開,只好托付於你,切莫讓我失望。”

雷三喜向來景仰張弘道,不信一個小人物還真要張五郎親至才能對付,畢竟這還是在張家的地盤上。

但既然說了,他便全力以赴。

而這些日子,張延雄、沈開相繼傳來消息,說是捉不到李瑕,也漸漸讓雷三喜感到此子難纏。

好不容易,今日終於有了結果。

“人在哪?!”

“一柱香之前,他拿著田奎給的令牌進城,現已拿下……”

“好!”

雷三喜大步向城門走去。

到了地方一看,果然見兵士們押著一個年輕人。

然而,此人並未被捆綁,且周圍還有幾個陳州殷家之人正在說話。

雷三喜眉頭一皺,臉色漸漸難看。

隔著二十余步,已能聽到那邊的對話聲。

“是殷家六郎,殷俊殷茂修,年十八,絕非通緝要犯。”

“千真萬確,我九叔在此,足可證明茂修是我殷家子弟。”

“……”

雷三喜眉頭緊鎖,過去一看,見那殷六郎長相秀氣,但傻乎乎的樣子確不太像是李瑕。

他接過文書憑證看了,非常不悅地喝問道:“怎麽回事?!”

很快,殷俊開始述說事情經過。

“今日,城外聖人廟,即弦歌台那裏有場小文會,我赴會時結識了一才子,喚作馬致遠,字千裏,其人儀姿不凡,且極有才情。”

話到這裏,殷俊的聲音漸小,怯怯看了周邊諸人一眼,才縮著脖子繼續說起來。

“因……因我才疏學淺,沒有好的詞作,他願送我一首小令,卻只給了我兩句,道是後面的忘了,又拿出這枚令牌,讓我在城門處亮出來、什麽話都不必說,再進城到西洺客棧喝杯茶水,自有人將他的詩稿給我。

結果,我剛剛在城門亮出令牌,就被拿下了。我還當他是高門子弟,誰能想至那樣人物竟會是個通緝要犯呢……”

殷俊話音未落,雷三喜已大喝一聲。

“隨我去聖人廟拿人!”

“是!”

一眾兵士雷厲風行,如狼似虎。

這場面把殷俊嚇了一大跳,不由又是一個激靈。

還未恍過神來,只聽那記錄此事的張家屬臣冷冰冰地問道:“殷六郎,李瑕給你何樣詞句,竟能驅使你這世家子弟替他辦事?”

“是一首《天凈沙》,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那張家屬臣眼睛一亮,下筆飛快,又急切問道:“下一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