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啟程

開封城門附近。

沈開眯著眼,看著過往的行人。

有喬裝打扮的兵士走到他身邊,低聲道:“一直沒發現李瑕,真是逃了不成?”

“沿途都搜過了,沒有半點痕跡,五郎猜他必還在開封城內。”

“王蕘那一通瞎指揮,線索全斷了。”

“沒辦法,也是先把事情平息下來,以免驚動更多人。”沈開道:“先撤了吧,送五郎回亳州……”

遠遠的,林子嘴裏叼著個饅頭,瞥了這邊一眼,懶懶散散地走過長街。

他仗著自己長相普通,十分悠閑。在城內逛了逛,向某個小院走去。

小院中,韓承緒從書卷中擡起頭,目露沉思,緩緩道:“小郎君,開封城這暗地裏的搜查想必這兩日也要結束,我們是否快要回南面了?”

“是。”

李瑕也在看楊果給的情報,每一頁他都要細細揣摩許久。

“韓老覺得,我們若要尋一處地方領兵,哪裏更好?”

“從這些情報看來,蒙軍接下來的戰略該是側重於川蜀、京湖兩大戰場。江淮之地,河流湖泊眾多,不利於騎兵行進,該不會主攻。”

“是。”

“那麽,去西南或淮東為宜,但此事還得看在臨安如何運作,未必能由我們決定,現在說來還是為時過早了。”韓承緒道:“不過,回臨安之前……有樁事不知小郎君是否考慮過?”

“什麽?”

“未必沒有第三個選擇,若是依附北面某個世侯,以小郎君之能,想必很快就能嶄露頭角,並取而代之。”

“嗯?”

韓承緒道:“對待地方豪強,蒙古是放養,宋廷卻是壓制。我們要想出頭,在北面其實比在南面還容易些。而有了這些情報,我們也可與宋廷交易,換取地方上的財力物力。

等小郎君施展本領,一兩年站住了腳,也可把楊公接到地盤上。在我看來,比起勸宋廷派人與世侯訂盟,小郎君成為世侯要簡單得多。宋廷這邊……如何說呢,小郎君沒有功名在身,只怕是很難出頭的。”

李瑕沒有說話,但眼中泛起些思索之色。

韓承緒又道:“若在北面,只要有了地盤,我還有一些族人,能聯絡許多遺民投奔小郎君。”

“回南面。”李瑕道。

“小郎君不肯考慮嗎?”

“別的且不說,留在北面,張家首先就要殺了我們。”

韓承緒心知李瑕這人雖願意參考別人的建議,但在有些關鍵問題上極為堅定,也不復多言。

他點點頭,又想到了兒子被宋廷控制著,是該回去……

此時林子推了門進來,道:“張弘道的人終於走了。”

這是意料之內的事,李瑕與韓承緒點點頭,亳無波瀾。

韓承緒沉吟道:“說到這個,有件事很奇怪……張家對我們的搜捕,似乎有些過於盡力了?”

“嗯?”

“按理而言,張家想要的本該是高家郎君才是,畢竟是他刺殺兀良合台。但之前每次聽其兵士呼喊,卻皆是要拿小郎君你。”

“我殺了赤那嘛。”李瑕道。

他轉向林子,問道:“可有亳州方面的消息?亳州達魯花赤與張家之間如何了?”

林子道:“我在經略府附近的茶樓聽了半日,並未聽說亳州有什麽動靜,倒是聽說潁州邸琮犯了大事,據說有個蒙古官死在他境內,送了好幾車東西給經略使忙哥打點……”

李瑕聞言,眼中泛起思忖之色。

“若如此,只怕張家不會輕易放過我們。”

林子問道:“那還啟程回臨安嗎?”

“嗯。”李瑕站起身來,道:“我去準備,明日啟程……”

……

小道士孫德彧走過被燒黑的墻垣,擡頭看去,看到幾位師兄將掛在觀門上的那具屍體搬下來。

那屍體已掛了幾日,漸漸開始發臭。

這幾日,孫德彧也聽說了很多事,知道當時入開封城的宋人細作叫李瑕,鬧出了許多亂子來。

他還知道,掛在重陽觀的屍體並不是李瑕的。

李瑕要更高一些,肩背也要寬闊一些。

為什麽知道呢?因為袖子裏藏的幾串錢幣就是李瑕給的嘛。

當然,這種事大可不必對旁人說,說了,師父和棲雲真人難免又要生氣,影響了修行。

為了師父和棲雲真人的修行,孫德彧打算把整件事爛在肚子裏。

再去潘家酒樓吃幾道炒菜,把肚子裏的秘密再壓一壓……

潘家坐落在汴河東岸,孫德彧年紀雖小,卻有著有錢人的氣度,到了之後道袍一掀,在樓上雅間坐了。

“來幾道拿手的炒菜,再去那邊勾欄請位小姐兒來彈琴唱曲。”

“小道長……您這是?”

“道長就道長,為何要稱小道長?”孫德彧道:“道性人人具足,奚分長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