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爭執

欽善坊,映日園。

小樓上的欄杆邊,徐鶴行還在盯著右相府。

牢頭劉丙已倚在那睡著了。

過了一會,鐘希磬打著哈欠過來,道:“我來輪替你了,去睡吧。”

“入夜了再去。”徐鶴行道。

“為何?李瑕都進了右相府了,還死盯著做什麽?”

“馬上要有動作了,最後再盯一會。”

“好吧。”

鐘希磬卻是轉身接過一個食盒,端出兩碗三鮮面來,遞了一碗給徐鶴行。

“給你,特地吩咐了店家,沒給你放蔥。”

“謝了。”徐鶴行接過。

鐘希磬又踹了劉丙一腳,叱道:“睡什麽睡,那兒還有一碗,你吃。”

“是,是……”

徐鶴行端著面條,一邊吃著,一邊道:“我懷疑李瑕從右相府出去了。”

“你傻了?昨夜才看到他進去的。”

“盯側門的人說,中午看到程漁跑出側門、到處找人,或許李瑕藏在早上送菜的板車下面跑了?”

鐘希磬不以為然,吸溜了一口面條,道:“他何必跑?”

“不知道。”

徐鶴行轉頭一瞥,見有幾個太學生從長街那邊走來,一路吵吵鬧鬧,最後在不遠處的巷口支了個攤子。

其中有個人背著書笈,遮陽布擋住了大部分身形。

“那些人在做什麽?”

鐘希磬轉頭一掃,道:“理他們做什麽。”

“呵,書生……”

……

李瑕稍稍擡起頭,隱隱約約又看到那小樓上的人影。

他現在不僅敢盯著右相府,還把打探消息的來源搬到了身邊。

因為他身邊已跟了幾個太學生。

“伯虎這詩,乍一聽平鋪直述,一回想卻是秀逸清俊,不羈格調躍然而出。”

“前兩句連用四個‘不’字,一氣貫注,痛快幹脆。後兩句更是……呵呵,淡泊名利,淡泊名利……”

黃鏞聽了同窗的點評,不由感到有些惋惜。

他覺得這“唐寅唐伯虎”的詩是真好,可惜的就是……若是其人畫作也能襯得上這詩就好了。

“伯虎,你喜歡誰的詩詞?”

李瑕回憶了一下,道:“李白。”

諸生大喜,紛紛討論起來。

“果然,果然,伯虎最喜歡李太白哪一首詩?”

“《靜夜思》。”

“呃……哈哈,《靜夜思》確實精巧,你這詩風,一看就是研習李太白之詩作。”

“我覺得,伯虎詩中之志,最像是杜工部《飲中八仙歌》裏的李太白,所謂‘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伯虎,你是如何學詩的?”

李瑕很誠懇道:“我不懂詩詞,只是腦子裏有,隨口念出來。”

“這……”

幾個太學生一滯,感慨不已。

“只能說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啊。”

“詩詞一道最講天賦,伯虎有這等天賦……”

黃鏞話到一半,又看到了李瑕的畫,忽覺上蒼十分公平。

好不容易,他們從李白談到蘇軾,又從辛棄疾談到劉克莊……終於再次開始抨擊時政。

“說到劉公,我深恨史彌遠、史嵩之叔侄,先後為權相,禍國殃民!”

“不錯,一場‘江湖詩禍’迫害了多少忠良義士?劉公不過因《落梅》詩中‘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一句,被誣告謗訕時政,因此賦閑十年,此為大宋之失。”

“史嵩之屍大臣之位、徼起復之命、壞祖宗之法,呸!”

“左相與史嵩之鬥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鬥倒了史嵩之,又來了個丁大全,唉。”

“是啊,時事艱難,不僅權臣、奸黨、宦官,還有武將也與左相爭權奪勢,當年趙葵也是……”

“趙葵?”李瑕忽然認真起來。

他終於聽到了“趙葵”二字。

因楊果說過,那份讓宋廷去開封拿情報的消息是遞給了趙葵。

見李瑕感興趣,幾個書生討論得更加熱烈。

“當年才滅金國,趙葵便上疏請戰收復金國,結果端平一敗,自此淮間無寧日,可恨!”

“宰相須用讀書人,至理名言。趙葵不事科舉,妄議朝政,禍國殃民。”

“他素來與左相意見不和,為戰功而主戰,不爭權才怪。”

“主戰?要有兵有糧才能戰,端平一戰,敗得一榻糊塗,還不足以說明武夫不能成事嗎?”

“邊境兵禍連綿,田土荒蕪、民不聊生,若非端平之失,何至於此?”

“可惜了左相嘔心瀝血……”

黃鏞忽然道:“諸生所言不錯,但我認為,左相千不該萬不該,不該逼殺余玠。”

李瑕一愣,轉過頭,問道:“是左相逼殺了余玠?”

黃鏞嘆息一聲,點點頭,道:“左相與趙相公素來不和,余玠是趙相公的門生,與左相也是恩怨不小……何況,余玠也不是全無錯處,他凡有奏疏,詞氣不謹,確是不知事君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