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遺留問題

燈芯巷小宅。

“我要殺掉太常寺少卿孫應直。”

“你說什麽?”聶仲由啞著聲音道。

“哥哥,你能說話了!”林子一驚,再回過神來,又是一驚,“小郎君剛才說什麽?”

李瑕道:“殺孫應直。”

韓承緒也很驚詫。

他首先便覺得,李瑕就是再信任北歸這些人,直接將這話說出來未免也太大膽了。

但掃了屋中幾人一眼,他又不覺得有誰會出賣李瑕……

李瑕回來後問了聶仲由,當時他入獄的案子的詳細情況。

他能確定,此案不是因爭風吃醋而起。

孫天驥捉唐安安反而更像是為了要挾……但要挾什麽卻還不得而知。

這也是李瑕把唐安安的錢還了回去的原因,那姑娘虛情假意也好、玩弄感情也罷,在這件事上總歸是被連累的一個,沒道理再拿她的錢。

擔心以後被她戳穿了重生的秘密,不再接觸也就是了。

而其他一些事,也該了斷。

“我殺了孫天驥,孫應直不會放過我。”李瑕道:“殺子之仇,他隨時會派人暗殺我,有可能在臨安城內,有可能在我赴任的路上。”

韓承緒沉吟道:“小郎君做事有分寸,殺孫應直的理由必是考慮清楚了。我說幾點反對的理由,望小郎君慎重。”

李瑕道:“韓老請說。”

“小郎君是否多心了?不論彼此有何過節,孫應直乃是朝廷高官,殺人自毀前途,該不會如此不死不休才是。而小郎君半月內即可得官職,到時候離開臨安即可。”

“不,孫家已經與我不死不休了。”李瑕道:“我在牢裏他們就雇兇殺我,還放火燒了我家。”

韓承緒道:“但小郎君立功歸來,已非當日之死囚,今非昔比,我不認為一個高官敢如此冒險。”

李瑕判斷李墉父子在某件重要事情上與孫家有極深的矛盾,偏他不知道是何事,也不好對韓承緒說。

“我不賭這些,不抱僥幸,先下手為強。”

韓承緒又問道:“萬一事發了如何是好?刺殺當朝大員,不怕千辛萬苦謀來的官職未到手又丟了?”

“做隱秘些。”

“不,小郎君已殺了孫天驥,孫應直再一死,旁人很容易起疑。”

“所以,要殺就盡早殺,往後恩怨再大,事情怕是更難辦。”

韓承緒鄭重向李瑕行了一禮,道:“我依然反對此事,小郎君馬上要入仕為官,不同以往在北面為間諜,若凡事依舊以刺殺手段為先,長遠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我知道,謝韓老提醒……”

李瑕其實很認同韓承緒的告誡。

唯獨這件事上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他最討厭的就是未知,對重生之前的情況一無所知。

這其中有巨大的風險,比如,一旦有人發現他不記得過往之事,又正好從北面歸來,就可以說他是假的李瑕,是北面派來的細作。

更何況以前到底是留了怎樣的滅門之禍都不知道。

今日聽到那句“令尊是丁未年進士”,李瑕越想越覺得自己是被孫應直盯上了,感到少有的不安。

其實,他如果先回來問了聶仲由當時的案情,早晚也能打聽到風簾樓。

但恰恰是在街上被年兒認出來了,更加把這種不安放大,因為他意識到隨時會被更多人認出來……

“我還是要殺孫應直。”李瑕道。

“殺就殺吧。”高長壽忽然道,“這事簡單,咳咳……今夜你要去丁府赴宴,我翻墻出去把孫應直殺了,沒人能懷疑到我們頭上。”

“我也去。”劉金鎖道。

“不。”高長壽道:“咳……你和林子在這裏大聲說話,別讓人懷疑到你們。”

“但你傷都沒好全。”

“快好了……就是我有傷,又不起眼。別人才不會懷疑。”

高長壽在嶧州受的傷,其後一路奔波,又陷入絕境,失了求生意志,傷勢一直在反復。

直到李瑕帶著高明月回來後,他振作不少,傷勢才開始好轉,但還未痊愈。

他卻是努力止住咳嗽,鄭重又說了一句。

“當年九河之戰,家父身中數十創,猶力戰,陣亡前尚親斬蒙卒三人……我不過是去殺個老邁文官,如殺雞爾。”

劉金鎖差點想說“所以你爹戰死了啊”,還好話到嘴邊吞了回去,咽了個大口水。

“你打算怎麽殺?”

“翻墻進去,殺了孫應直,翻墻出來。”

“孫家有護院。”

“太平時節,臨安城內一個太常寺的官員,能有多少防備?”

劉金鎖道:“我去,你可以扮成我在院裏說話。”

“我扮不了你。”

李瑕道:“我也打算讓慕儒去,但不是到孫府行刺,太冒險了,我有個計劃……仲由,你來幫我參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