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長寧軍

李瑕回到巡司關城。

“縣尉。”姜飯趕上前,道:“小人依縣尉所言,若援軍趕來,可與鄔通說好之後放了他。”

“你放了?”

“是。”姜飯道:“援軍進了城,城樓外都是寨兵,殺了也不好。”

李瑕問道:“他答應老老實實的?”

“他答應了,但……真沒關系嗎?”

“無妨。”李瑕淡淡道。

哪怕鄔通向朝廷狀告……他還真不介意。

他走上城頭,看到一個宋軍大將站在那,鄔通正陪著站在一邊。

“哈哈,李縣尉來了。”鄔通大笑道,仿佛毫無隔閡,“這位是長寧軍的易指揮。”

李瑕還未來得及上前,只見那將領已轉過頭。

“某乃長寧軍都鈐轄,易士英。”

李瑕腳步微微停了停,目光看去,易士英四十幾許年紀,三絡長須顯得很文雅,身材卻頗魁梧,腰背筆挺,殺伐氣與凜然之氣並存。

“見過易將軍。”

鄔通又道:“易指揮,這位便是我與你說的,助我守下五尺道的縣尉李瑕李非瑜。”

易士英對鄔通的神色淡淡的,看向李瑕的眼神卻有幾分鄭重,問道:“你認為,該追擊蒙軍否?”

李瑕在橫子山上時還在想要留下阿術,但下山的一路上經過了復盤,竟是改變了想法。

“不該追擊。”

易士英道:“為何?”

“這支探馬赤軍的主將是阿術,此人用兵喜分進合擊、迂回包抄,其兵勢……如閃電戰,從這次的戰事可以看出,他不喜攻堅,必會設計,吸引我軍主力追擊,再回頭消滅。”李瑕道:“故而,我認為不該追擊。”

“某嘗言蒙人用兵‘不師古’,你可知何意?”

“不學古人?”

“不錯,蒙軍作戰,不計師之眾寡、地之險易、敵之強弱,必合圍,迅如雷電,捷如鷹鶻,如禽獸獵取之狀。”易士英道:“觀其攻大理,萬裏之遙,三路約日而至,可謂得兵家之詭道,而擅於用奇。”

李瑕琢磨著這話,隱隱若有所悟。

他感到這長寧軍都鈐轄易士英很厲害,蒙軍這種特點,他其實也感受到了,但形容不出來,更何談用這樣的話來概括。

易士英又擡手,指了指遠處的牛寨山,微嘆了一聲。

“蒙軍重視偵察,登高望遠,先相地勢,專攻趁亂。長寧軍遠道而來,阿術則為返程,更熟地勢,若追擊,必中埋伏。”

李瑕問道:“可在五尺道上若不能敵他。出了五尺道,豈非更不能敵他?”

易士英睥睨了鄔通一眼,道:“蒙軍無非是趁筠連乃羈縻,守備不住。若依蜀江以北的築城之法,自可拒蒙軍。”

易士英與李瑕見面之後,這般又聊了幾句,對這一戰的經過很快有所了解,招過一名將領。

“祝成,命你領兵五百,綴著阿術,送他一段。記住,登高望遠,勿中埋伏。”

“是!”

易士英吩咐完,拍了拍李瑕的肩,道:“放心,並非貿然追擊。”

“明白。”

這一戰,對李瑕而言,到此大概也暫時結束了。

他卻頗感興趣地觀察著長寧軍。

李瑕並非第一次見到宋軍,他見過淮西廂軍、禁軍,也遠遠望見過張實的水師,但這還是第一次近看戰時的蜀軍。

前世聽了“弱宋”二字,他本以為宋軍很弱,然而,眼前的長寧軍給他的感覺,以兩個字可以形容……強師。

哪怕是對敵蒙軍時,李瑕都沒有過這種強烈的感受。

蒙卒單兵戰力是強,騎射無雙。但眼前的長寧軍卻有股血氣,更紀律嚴明、更昂揚。

……

易士英忙完軍務,一回頭看到李瑕還站在城頭看著,走上前,道:“如何?在想何事?”

“大宋將士,戰力不弱。”

“蜀南兵還是差點。”易士英神色冷峻,道:“川中八柱之兵,戰力更甚。”

“川中八柱?”

“余帥在時,建議棄平地之城。於雲頂、運山、大獲、得漢、白帝、釣魚、青居、苦竹築城建壘,號為八柱。使蒙軍不敢近邊。”

易士英說著,舉目北望,也不知在想什麽。

李瑕看著他的眼,從當中看到了一絲憂慮,又問道:“大宋將士既不弱,為何會敗?”

“是啊,為何會敗……許是敗在不如蒙古富足吧。”

李瑕不以為然,但這話既是易士英說的,他還是沉思了一下。

或許也有一部分原因吧,以蒙古疆域之廣,比經濟,拖也能把宋朝拖垮。

“多言了。”易士英又道,“晚間若得空,倒可與非瑜再聊聊……”

那邊又有將領過來,他顯得很忙,轉身又走開。

……

天色漸暗。

小小的城關已不夠住,長寧軍在橫子山頂、關城校場上紮了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