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支援

符江以東。

尼格行軍並不順利。

他在笆籬山被伏擊之後,就已經派兵回報兀良合台,稱慶符縣有水師,請求派兵支援,從符江東面掠奪俘虜攻城。

但如今四五天過去,援軍竟還不來。

符江東面只有一座座架設了砲車的高山,或一條條壕溝、陷阱。

他還看到了宋軍的營盤,就在挓口巖下,連墻垣都沒建,裏面只有一百駐軍,遠遠沖著他放箭。

尼格沒有去攻這個營盤。

他看到了拒鹿角,也看出那周圍有兩道陷馬溝。

他繞過它,宋軍隔得很遠才追上來,也不放箭。

尼格知道,宋軍這是連箭矢也不願再給他,打算以砲石與陷馬溝困死他。

他做了一個很難的決定,讓沒馬的“步卒”走在前面趟陷阱,以他們的死換騎兵的生。

挓口巖以北,有條匯入符江的小河,叫“慶清河”,尼格渡河時只剩七十步卒、七十余騎兵。

他知道宋軍又要半渡而擊了,果不其然,騎兵才浮馬而渡,兩側與後方立刻有宋軍沖殺上來。

尼格早就料到了,帶著七十余騎策馬就走,甩下那些步卒斷後。

這之後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向東繞過這長長的山脈;二是向北翻過宰豬頂,離開慶符縣境內。

尼格想到援軍沒來,很可能是被東面的長寧軍堵截了,不敢東向。於是選擇翻過宰豬頂。

山很陡,只能下馬爬。

他們又不敢棄了馬匹,只能拉著馬攀援,更費體力。

此時距尼格渡過符江已過了兩日,他沒有食物,累得精疲力盡。

……

李瑕就站在宰豬頂上。

符江東岸的幾座高山上他都布置了瞭望塔,一直能都望到蒙軍的動向,設伏也很方便。

李瑕對房言楷所說的《孫子兵法》內容也有了些體會。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因此哪怕是攻擊殘兵,他也先占據了高處,準備了擂木與滾石。

他默默站在那,計算著距離,看著尼格等人牽馬從山林間走了出來。

“動手。”

士卒們吆喝著,推下擂木。

“轟隆隆”的聲音響起,很快就傳來了驚呼。

緊接著是慘叫……

李瑕看著這一幕,腦子裏想的還是《孫子兵法》。

他以前覺得這些文言文很難懂、幾句話根本說不了什麽,認為兵書未必有用。但經過房言楷一解釋,卻發現其實它們已把打仗的準則和框架說得清清楚楚。

而在親臨戰場之後,把經歷與這些相結合,李瑕竟有些豁然開朗之感。

“嘭”的一聲響,檑木砸在尼格頭上,他吼怒著,帶著不甘與憤怒。

李瑕目光看向尼格,心裏想著“先勝而後戰”是什麽意思。

山下蒙卒的嚎哭聲不止,皆成了李瑕腦海裏對戰爭的印證。

“多算勝少算,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

遠遠的,有騎兵奔到符江東岸營盤。

“李縣尉在嗎?!長寧軍祝成祝將軍有要事告李縣尉。”

“縣尉正在宰豬頂上,今日就要宰了蒙軍千夫長……”

……

次日,慶符縣裏的氣氛終於是喜慶了很多,滿城都在為擊敗了蒙軍而慶賀。

至於被射殺在縣城外的六七百俘虜,死了也就死了。

這些人不肯遷進縣城,多是沒親戚在縣裏的,自是沒人敢為了他們質問縣官和守城將士。

少數幾個還記得他們的,反而是房言楷,以及在城頭放箭的弓手……

慶符縣的絕大多數人們,慶幸活下來尚且來不及。

李瑕的風評似乎也突然轉變。

過去說的“新來的縣尉太年輕,靠投奸黨”之類的話明面上已少有人提及,到處皆有人在誇贊新縣尉守土庇民如何如何。

對此韓巧兒極為緊張,偏韓祈安還要逗她,說什麽“經此一戰,阿郎風頭無兩,只怕白巖寨幾位小娘子或是願意給他作妾了……”

就這一句話,韓巧兒登時大為警惕,卻說“高姐姐不在,我可得替她看好了”之類。

她雖然還小,那作為女子,已敏銳地感受到某種危險的氣氛……

……

“聽說李縣尉還未成親吧?”

“想什麽呢,人家從臨安府來的,定是早已與高門大戶訂了婚約。”

“能作個妾也好啊……”

嚴雲雲穿過回廊,正聽到幾個婢子正聚在一處嘀嘀咕咕。

她心中冷笑,回想著那日見到李瑕時的場景,暗道那等人物豈會對這些醜巴巴的粗使丫頭感興趣。

“連老娘這樣的身段容貌他都未多看一眼。”

這般嘀咕著,她不免也對李瑕泛起些思量來。

十六歲的年紀,入仕為官掌了一縣權柄,有靠山、有能耐,往後前程必然是不可限量……見過一面,該如何攀上呢?